药食俱佳鱼腥草

时间
2008-12-09

鱼腥草又名蕺菜,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而名。鱼腥草主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常生长在背阴山坡、村边田埂、河畔溪边及湿地草丛中。其生命力极强,直接用其根茎插于潮湿泥地,即可成活,并生根发芽,广为繁衍。

鱼腥草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中医认为其味辛、性微寒,入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等功效,用于治疗肺痈及肺热咳嗽、疮疡肿毒、湿热淋证等。以清解肺热见长,尤为治肺痈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主含挥发油、鱼腥草素、槲皮苷、蕺菜碱等多种成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结核、痢疾等多种致病菌及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力;还有利尿、镇咳、平喘、促进组织再生等作用。并能抗肿瘤,从鱼腥草中分离出防癌抗癌物质,除对胃癌有效外,并对中晚期肺癌、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直肠癌也有一定的治疗调整作用。鱼腥草现已制成片、针、冲、雾化等剂型,广泛应用于临床。

鱼腥草尚为营养保健佳蔬。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把鱼腥草作为野菜佐食,在各地尤其是我国西南地区,野生或家种的鱼腥草已成为大众餐桌上身价倍增的“大路野菜”。鱼腥草做菜,生食最佳,其香气独特、口感别具、风味适口可人。凉拌佐餐使人大开胃口,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也有炒食、煎汤、煮粥、炖肉的不同食疗方法。还可加工成茶、饮料等方式应用。鱼腥草新鲜净叶中浓烈的鱼腥气,不耐久闻,一般人在未使用它的时候,往往顾名思义,以为此药气腥味劣,难以下咽。其实,此药阴干后,不但没有腥气,而且微有芳香,在加水煎汁时,则挥发出一种类似肉桂的香气。它煎出的汁如淡的红茶汁一般,仔细品尝,也有类似红茶的味道,芳香而稍有涩味,毫无苦味,且无腥臭,对胃也无刺激性。开发利用鱼腥草的规模不断扩大,野生资源供不应求,市场价格较高,开始出现人工大量种植,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鱼腥草由野草变为栽培作物后,由于生长环境改善,生长周期短,植株生长快,地下茎粗状,淀粉含量增多,纤维含量减少,食用时鲜嫩可口,易于消化吸收,特异的鱼腥味变淡,适口性增强,受食者欢迎。

现介绍几则鱼腥草临床应用验方:

1.痔疮肿痛

用鱼腥草适量,煎汤熏洗。洗后,以鱼腥草包敷患处。

2.疮疡

鱼腥草12g,蒲公英、野菊花各10g,水煎服,并可用鱼腥草适量捣烂,外敷红肿患处。

3.小儿脱肛

先以朴硝水洗过患处,然后把鱼腥草捣如泥,放芭蕉叶上,令病孩坐药,脱肛自入。

4.牙痛

鱼腥草、花椒、菜子油等分,捣匀,加泥少许,和成小丸,如豆大。左牙痛,塞左耳,右牙痛,塞右耳;左右牙都痛时,不能同时塞两耳,须轮流换塞,否则有损听觉。

5.细菌性痢疾

鱼腥草20g,山楂炭6g,水煎加蜂蜜服。

6.尿布性皮炎

用 鱼腥草50g煎液,于换尿布时外洗患处,每天数次,洗后以市售爽身粉扑之,保持臀部干燥 ;用药5天后,尿布性皮炎消失。用本法治疗婴幼儿湿疹,亦常取得较好疗效。

7.喉源性咳嗽

证属余邪未清,郁阻肺气。鱼腥草40g,桑叶、紫菀、桔梗、玄参各15g,蝉蜕10g,炙甘草6g。每天1剂。服3剂,咽痒、咳嗽顿减,可再进3剂,症除而愈。

8.泌尿系感染

辨证为湿热下注之热淋。取鱼腥草100g,水煎取汁300ml,加入少量食盐,分3次口服,每天1剂。药后小便量增多,涩痛顿减,服药3天,诸症消失。

9.肺脓疡

鱼腥草30g,桔梗15g,水煎服或研末冲服。

10.流行性腮腺炎

新鲜鱼腥草适量,捣烂外敷患处,以胶布包扎固定,每日2次。

11.习惯性便秘 鱼腥草5~10g,用白开水浸泡10~12分钟后代茶饮。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10天为一疗程。

12.急性黄疸性肝炎 鱼腥草180g,白糖3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10剂。

13.肾病综合征

鱼腥草(干品)100~150g入开水1000ml,浸泡半小时后代茶饮,每日1剂,3个月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3日。

14.感冒发烧

细叶香茶菜20g,鱼腥草16g,水煎服,或将上药共研细末,煎煮滤液浓缩,并与细末混合压片,每片0.3g,每日3次,每次3~4片,小儿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