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珍品:吉林野山参

时间
2008-12-09

张东风 本报记者

野山参是我国驰名中外的中药稀世珍品,它生长在吉林省长白山的原始森林中。由于其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极为特殊,加之生长缓慢、连年大量采挖,如今资源已极为稀少。据国家林业局1996~2003年所做的一次全国性野生植物资源普查结果显示,野山参属于物种株数在10株以下的濒危植物。

为了保护日趋枯竭的野山参资源,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吉林省抚松县等地有不少人开展了人工培植野山参的研究,随后,一些参场纷纷开始承包大片森林建立基地,播下参籽培育人参,样的人参被称为林下参。

在2005版《中国药典》中,已将山参删去改以林下参(即采用人工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20年)作为药用品种。那么,野山参、林下参与园参在植物生长、价格方面有哪些不同呢?不久前,记者向有关专家进行了了解。

野山参的种子靠风、水、鸟、兽自然传播,萌发率很低。由于人参种子有一层比较坚硬的外壳,不容易被消化,通常是鸟兽吃了人参的果实之后,鸟兽体内比较高的温度对种子的生长起催化作用,当这些种子随鸟兽的粪便被排泄出来后,跌落在恰当位置,就会发芽,从而实现人参的繁衍。一支好的野山参至少需要50年的生长期,在极其缓慢的生长过程中,要经受冰冻、暴雨、病害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还经常遭遇虫嚼鼠咬、兽吃畜踏,所以野山参的存活率非常低,每棵存活下来的野山参都历尽磨难,是生命力极强的植物精灵,生长年限最少在30年以上。当然,若有适宜的自然条件,有的野山参则可能会生长百年以上。

据史书记载,野山参的应用已有4000年的历史。它具有很强的滋补作用。其化学成分非常复杂,研究人员已从人参根中分离出了十多种皂苷,并发现其中人参皂苷Rg2、Rb1、Rc、Ro的含量,都是野山参比栽培人参高数倍,而这些成分都与解决心肌供氧不足、防止心肌梗死、强心、抢救心源性和失血性休克、抗老年痴呆症等有关。此外,人体所必需的锶、锰、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是野山参明显高于栽培人参。这些物质和野山参的生长年限关系非常紧密。野山参的生长年限越长,这类物质含量就越高,对人体就越有益,所以人参有“以老为贵”的说法。

野山参由于其生长环境极为恶劣,常常长得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它头很小,与其他种类人参商品相比,最大的特征是小巧玲珑,主体长度只占整支参长的很小一部分。专家还可以通过比较芦碗的密集程度、主根环纹的细密深浅、皮色的老嫩、根须的长短,做出是否是野山参的判断。野山参生长的恶劣环境造就了其植物的抗争性尤为突出,生存的土质越差,抗争性就越明显,表现为其主根左右横向分腿,成“人”字形;它为了能得到远处的养分不断伸展须条,为了支撑须条长途跋涉其腿形必须结实强悍,又粗又短又尖,像鸡腿一样,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的“类鸡腿者”,在东北则被称为“灵体”,为野山参中的上品。野山参增重速度非常缓慢,每年平均增重0.5g左右,遇恶劣气候蛰伏地下不出苗,消耗体内养分,重量甚至呈负增长。所以野山参生长年限越长,体内淀粉含量越少。同样体积的野山参,重量越轻的质量越好。

栽培人参的历史至今只有400年。由于栽培人参生长在最肥沃的土地上,抗病能力差,易发生病虫害,导致根茎腐烂,一般只能生长四五年。这种人参被称为园参,要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缩短生长周期,施肥增加产量,故长出来的人参体大、腿多、须厚,臃肿肥胖,淀粉含量高。

林下参,又称籽海。这类人参的生长环境与野山参相似,但种子与野山参不同,一般是由园参种子繁殖的。林下参是人工播种在山林中的,虽是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也易发生病虫害,存活率在千分之一至万分之几,可以说是“广种薄收”,一般生长年限最长不过20年。即便生长年限达到20年,其有效成分含量也比野山参低许多,远远达不到野山参的药效,但可以高于园参一倍。加之能生长20年以上的林下参也是优胜劣汰,其抗病能力基本可以达到野山参的水平,故有专家认为,生长20年以上的林下参可以视作野山参。

林下参的培育最重要的是选地,必须符合野山参生长的生态环境和土壤特性;在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必须杜绝人工管理,防鼠可采取器械捕鼠或生物技术防治。

野山参与林下参的价格

据吉林省人参商会秘书长老丁介绍,野山参的价格昂贵,目前上海的销售价格是一等1495元/g,而且价格还会继续上升。记者在杭州一参店看到一支野山参,卖到了6000元/g。野山参产出分大年小年。丰收叫大年,不丰收为小年。一般逢小年价格可上涨20%,逢大年则下降20%。

林下参的价格,现在产地一支卖100~200元,市场上好的可卖到800元,一旦进入药店,则可卖到上千上万元。此外,林下籽趴、老池底这些品种在产区目前暂时归入山参系列,被列为后3级,价格在100元/g。

老丁告诉记者,2006年开始,吉林省将对野山参实行统一指定价格,并进行价格调控,届时林下参的价格将会被“砍下”20%左右。

资料来源: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