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名中药选释

时间
2008-12-09

在数千种中药中,有少数是从外国迁来的“移民”,些“移民”来到中国加入中药行列,有的就入乡随俗地改用了中文名,如胖大海、乳香、番红花、胡桃仁等。但有些虽然入了“中国籍”成为“中药大家庭”的成员,但它们仍然保留外国名字,人们一听觉得它们的名字怪怪的,有的还会令人误解。像破故纸,一听好像是旧卷残页,其实它是植物的果实;昆布也不是什么布,而是海藻类植物;没食子不是乞丐;密陀僧不是和尚;没药不是没有药……原来,这些中药,仍取外国人对它的叫法,我们按照其发音音译过来的。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沙发、席梦思、三明治、巴士、的士一样的外来语(借词),兹选释如下。

破故纸

听其名必然想到它可能是旧报、废纸之类的东西,其实,它只是豆科植物名叫补骨脂的成熟果实。破故纸即系补骨脂的谐音,这名是根据梵文音译而来的。梵语称该植物为Vākucī,故汉译时根据其谐音译为补骨脂、破故纸或婆固脂。

没药

咋一听似乎是说没有药。其实它是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没药一名音译自阿拉伯语,该地区称其为Murr,原意为“苦的”,因本品味苦。汉语拟音称其为没药或末药。

槟榔

槟榔是大家熟悉的植物,其果实可作为药用。其名称亦源于外来语。该植物在马来语或印尼语中皆叫作Pinang,国人将Pinang按其谐音译为“槟榔”,此又与“宾郎”同音,故有人称槟榔果可待宾客之意。马来亚的槟榔屿和槟城均称为Pinang。因此,有一种说法是本品产自槟榔屿而以地名为树名;但也有说因该岛屿盛产槟榔而取树名为地名。尽管说法不一,但槟榔之名系马来语音译而来是确信无疑的。

密陀僧

这密陀和尚(僧)是由铅矿石冶炼而成的氧化铅,也称为黄丹。乃系以往取自铅矿提炼银、铅时沉和于炉底的副产品,故又称为炉底,即粗制的氧化铅。本品在梵语中叫Mudarasingu,波斯语称为Murdāseng或Murdarsang,据此音译为密陀僧。

诃黎勒

本品是使君子科植物,中医以其果实(诃子)入药。诃黎勒的汉语发音应为hēLìLè,而不发音为Kelílè。诃黎勒之名系根据阿拉伯语halileh音译而来。李时珍则谓本品之名来自梵语(古印度语),意为“天主持来也”,可见诃黎勒之名系来自古代西域之称呼,据音译来。

昆布

昆布为海带科植物,属海藻类,它与海带、裙带菜均为同类海藻,仅仅是形状不同。昆布之名来自日本的少数民族对其的称呼,日本北海道虾夷族(即生活在北海道、库页岛、千岛一带的阿伊努族)对本品称为Kompu,汉语音译为“昆布”。

没食子

又名墨石子、无食子、没石子、无石子、麻茶泽。为没食子蜂科昆虫没食子蜂的幼虫,寄生于壳斗科植物没食子树幼枝上所产生的虫瘿。本品是根据波斯(今之伊朗)称其为Maxzak或Muzak音译而来。

胡芦巴

胡芦巴可跟我们拿来做瓢用的胡芦不是一类东西,它是豆科植物胡芦巴的种子;又名葫芦巴、苦豆、芦巴、胡巴、季豆。阿拉伯语称本品为hulba,故汉译据其音译为胡芦巴。

阿魏

又名阿虞、臭阿魏、哈昔泥、魏去疾、五彩魏等。为多年生草本,具有强烈的蒜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曰:“夷人自称曰阿,此物极臭,阿之所畏也。波斯国呼为阿虞,天竺国呼为形虞,蒙古人谓之为哈昔泥。”因此,阿魏即为阿畏,意即“我畏”,也就是说,因其很臭,闻起来难受,故当地人称它为“我怕”(阿畏)。

曼陀罗

又名洋金花。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或花曼陀罗的干燥花。梵语称为 mandārava,故按原音全译即为曼陀罗花。据李时珍谓,曼陀罗梵言意为“杂色”。

荜茇

又名荜菝、荜菝梨、鼠尾等。为胡椒科植物荜茇的未成熟果穗。外文名为 piper longum,梵语为pippali,意为“胡椒子”,汉译据音而来。

腽肭脐

腽肭脐读作wànàqí,又称为腽肭兽,系海狗或海豹的阴茎和睾丸,故又称为海狗肾。海狗在日本的虾夷族(阿伊奴族)语中称为onnep,取其谐音译为“腽肭”,将此动物称为腽肭兽;而将海狗肾(即其阴茎、睾丸,并非肾脏)称为腽肭脐,乃因取其阴茎、睾丸时连肚脐一并取出之故。

以外来语命名的中药尚有阿片(鸦片)、萝芙木、苏合香、芦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