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来源
中国医药报
时间
2009-07-21

北京天坛医院专家提示

朱丽丽

脑瘫患儿的症状 康复训练是基本治则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脑瘫患者约175万人,其中0~6岁的脑瘫宝宝约有31万,每年发病率为千分之二,即每年以4.6万的速度递增。据北京天坛医院儿科主任高宝勤教授介绍,脑瘫是需要终生康复治疗的疾病,发现越早,治疗和康复的效果越好,除少数较严重的脑瘫患儿,大部分经合理的治疗和康复后,患儿的症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部分病儿可达到接近正常的水平。

据高宝勒介绍,在北京天坛医院儿科就诊的脑瘫患儿中,很多是从外埠农村和北京郊区几经周折而来,其中有先天性的,也有因为摔伤、颅脑手术后等导致脑瘫的。由于患儿家长不了解脑瘫的症状和治疗,拖延了患儿的治疗,加重了病情,不少孩子出现肌肉痉挛萎缩、肢体僵直等症状,增加了孩子在治疗和康复中的痛苦。高宝勤教授就脑瘫患儿的早期发现,以及治疗、康复等措施做了介绍。

脑瘫患儿的症状

脑性瘫痪(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癫痫、视听觉障碍、语言及行为障碍等。脑部感染、脑血管疾病、脑外伤等均可引起脑瘫。小儿脑瘫因脑瘫患儿脑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通常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全身的肌张力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临床类型。

痉挛型 痉挛型脑瘫在各种类型的脑瘫中发病率最高,占脑瘫患儿的60%~70%。此型特点为运动发育迟缓,患儿肌张力明显高于同年龄的正常儿童,当其受到各种刺激,如用力、情绪激动、恐惧或着急时,都会导致肌张力进一步升高。痉挛程度较为严重的儿童肢体运动明显减少,头经常不能放在正中位置,常常是转向一侧或后仰;双手握拳状,拇指内收,其余四指将拇指握住;脊柱出现不同程度后凸或者侧弯,髋关节部位常不能充分伸展而保持一定程度屈曲;双腿站立或走路时,常足尖着地,出现交叉步态,俗称剪刀步。

手足徐动型 此型约占脑瘫的20%~25%,病变部位在锥体系和基底核。手足徐动型的患儿以不随意运动为主要特征,其全身肢体的活动难以用意志控制,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头部位置和手、脚的位置,因此整体的运动能力较差。这种无规律的不自主动作在情绪激动时或用力时会变得更加明显。脸部常因面部表情肌的不规则、不协调收缩而出现各种怪样;口腔常不能很好闭合,流口水较常见,进餐时有一定的咀嚼和吞咽困难;这些儿童往往不能正确发音,但都能较好地理解大人的语言。他们的智力常不易被人觉察。

迟缓型(肌张力低下型) 迟缓型通常是脑瘫的过渡阶段,可见于婴幼儿。一般来说,软瘫可延续至2~3岁,如果给予足够的刺激,肌张力会渐渐提高,大部分会发展成为手足徐动型,另一部分则发展成为痉挛型。

共济失调型 脑组织受累部位在小脑,患儿的动作缺乏稳定性和协调性,四肢动作过度,行走时,身体摇晃,两腿分开,步宽加大,且方向性不准,脚接触地面时往往过度用力。一般情况下患儿肌张力较低,无痉挛体征,智力正常者多见,患儿可伴有眼球震颤,语言障碍。

混合型 以上任何两型或三型并存。临床上以痉挛和徐动的混合型较多见。

康复训练是基本治则

对于脑瘫患儿总的治疗原则是:康复训练是最基本的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采用肌肉松弛剂,最常用且疗效显著的是A型肉毒毒素;也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等。

对于较常见的痉挛型脑瘫可选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以减轻其肌肉痉挛状态。肉毒毒素是肉毒杆菌在厌氧环境下产生的外毒素。它可以作用于运动神经末梢神经肌肉接头,阻断神经介质的传递和乙酰胆碱的释放,使神经冲动的传递减少,导致肌肉松弛麻痹。由于临床上采用的肉毒毒素已经过适当减毒,医生只将药物选择性地注射在痉挛的肌肉上,药物仅在局部发挥缓解肌痉挛的作用,并不损害神经肌肉接头,故副作用相对较小,除非病人是过敏体质。当肌肉的痉挛得到缓解后,再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时,患儿的痛苦较小,会采取较合作的态度,康复训练的效果也较好。

北京天坛医院儿科自2000年2月开始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共治疗病人3000多例,注射后痉挛的肌肉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尚未出现毒副作用。但A型肉毒毒素的使用毕竟有一定风险,脑瘫患儿是否适宜注射此药,家长一定要带着患儿到正规医院就诊,由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根据病儿情况决定。

康复应采取综合疗法

脑瘫患儿的康复目标是使患儿身心等功能全面康复,换句话说是要使脑瘫患儿在运动功能、精神上要获得最大限度的康复,达到生活自理,为其将来上学、参加社会活动、劳动和工作奠定基础。因脑瘫患儿常存在着运动、感知等多方面障碍,故应该对脑瘫患儿的康复医疗采用综合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疗法、矫形治疗,以及语言、智力、心理行为治疗和其他伴随缺陷的治疗。全面康复医疗措施大体分为以下几方面。

运动疗法 据脑瘫病儿的临床分型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性的训练。

作业疗法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作业疗法更侧重于上肢机能和日常生活动作的掌握及智能的提高,其方法是通过游戏和作业活动使患儿在无意中进行身体协调运动,从而达到生活上自理的目标。病儿通过作业疗法可获得动作能力,并可预防由运动机能发育障碍所致的感觉障碍,促进全身心的发育,实际上是一种生存能力的学习与掌握。

理学疗法 脑瘫患儿进行理疗,如电针、肌兴奋治疗仪、水疗、冷热敷等,主要目的是调节功能、缓解痉挛,刺激低下的肌张力,促进循环,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从而改善平衡和步态。具体方法很多,医院可根据家庭条件和小儿病情需要做出选择。

使用矫形器具 在脑瘫患儿的训练中,支具的应用很重要,如年幼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因其下肢小腿后侧肌群痉挛,使足后跟不能落地,踝关节不稳定,扁平足较多见。这时可使用足踝矫形支具,究竟选用何种矫形器,最好到专科医院请矫形师检查病人后再作决定。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脑瘫患儿因为运动能力及其他方面较正常儿童差,常常有自卑心理而不愿与别人交往。医师和康复师在给孩子做康复的同时,要注重矫正孩子的情绪、纠正行为异常、培养社会交往能力,以增强患儿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为将来回归社会打好基础。

促进智力发育 康复师要注重启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接受教育与文化学习和运动康复训练同样重要,为将来参与社会活动创造条件。

合并症的治疗 合并癫痫者需控制癫痫的发作,并根据患儿情况矫治视觉、听觉、语言方面功能障碍,改善和发展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