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大师的遗憾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3-19

傅平 湖北省来凤县民族医院

知道他,是我本家的一位兄长电话里告诉我的。他说他女儿吃了一位老中医几付中药后好久没发病了。

侄女的病我清楚,曾经严重至到湖南儿童医院抢救。

兄长把老中医对他女儿病情的诊断解析发给我。老中医说过敏性紫癜是属于风热在血而郁发,用药当以提邪为主。这和我学过的凉血清热消瘀之类的治法格格不入。我不禁诧异,这么厉害的老中医,我以前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怎么说我大学毕业后还是回到湖南老家工作过几年。

兄长说,老中医实是一位出家人,法号为百解比丘。

我顿时肃然起敬,百解比丘,那可是一位大师,3年前我在新华书店读过他写的《历代名医方选歌括》。书中那些精辟阐叙如行云流水、高屋建瓴、令人深思,和我大学所学相比,简直是另一番新天地。

那本书序言里,有些话我记得真切。大师说自己少年出家,本来万事皆空,只有一样放不下,就是从医。数十年来,他苦读医书,遍寻名家,博采众方,每日为群众看病。他还说,做医师需具备两颗心:一是对病人常从悯悯之心,赤诚在抱,二是对自己常存惭愧之心,不辍于学习。

那时我以为大师距我们多么遥远,不曾想到他就住在我的家乡醴陵,隐居于新阳乡下。

兄长告诉我,大师80多岁高龄了,有仙风道骨之仪,每日参禅悟道,行医济世,一袭僧衣,三餐素菜,只对一件事忧心忡忡。大师说这么多年,弟子虽多难有中意的,现在则更少了。

大师甚至把兄长当成知己,可惜兄长不学医。

大师作了首《观医海》的诗,诗里有这么两句:“这般那般,浑浑噩噩;非糊糊涂涂,为饭菜充塞饥肠”。大师洞察尘世,看到了时下年轻中医人的迷茫,迫于生活,心浮气躁,不能安心向学,脚踏实地。大师不无担心,担心他那60多年的行医经验和庙堂后两屋子的书籍后继无人。

而我,如今已远离家乡,在湖北省来凤县工作,回去一趟已是不易,只怕难有机会到大师门下求道问惑。

桌上一本《《颅卤经》解密及临床应用》,是大师去年又一呕心之作,读起来似见大师挑着青灯坚持不懈的背影。我忽然醒悟,即使不能到大师处聆听教诲,也当和大师一样,向书中求取,临床细心摸索。

就这样,大师点亮了我心中那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