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之痛不等于肩周炎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5-31

肩关节疼痛一旦发作,常常会使患者连生活中最基本的动作都难以完成,“举手之劳”成了“举手之痛”。

眼下,肩周炎似乎成了肩关节疼痛的代名词。对此,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中心主任陈世益教授提醒,肩关节疼痛未必都是肩周炎惹的祸。

肩关节病误诊多

肩周炎是人们最为熟知的肩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或肩关节僵硬。其实,肩周炎较为准确的专业名称应该是“冻结肩”或“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由于多发于50岁上下的中老年人,又俗称为“五十肩”。

在普通骨伤科门诊,不明原因的肩痛患者绝大多数都被诊断为肩周炎或所谓的“五十肩”,服用止痛药、按摩推拿和功能锻炼成为治疗肩痛的基本手段。而事实上,肩关节疾病多种多样,除了肩周炎之外,还包括冻结肩、肩部撞击症、肩袖损伤、盂唇损伤等等,非专业的肩关节外科医生常难以准确鉴别。

陈世益告诉笔者,在上海某大型社区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真正的冻结肩,也就是肩周炎患者,在中老年肩痛人群中仅占20%,而导致肩痛最常见的病因包括肩部撞击症和肩袖损伤等。

肩袖损伤更多见

不少中老年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肩关节疼痛或僵硬,当肩关节活动到某一角度时会觉得疼痛或无力,胳臂抬不起来,夜间睡觉经常会痛醒,不能侧卧,疼痛往往持续一年以上。推拿、理疗、中药、针灸、封闭都尝试过,还遵照医嘱每天坚持锻炼,爬墙、拉吊环、棍棒操、绳操,一一尝试却不见好转,每次运动后疼痛还会加重。经仔细的专业检查后,他们都被告知患了同一种病——肩袖损伤。

陈世益指出,肩袖损伤在60岁以上由于肩痛前来就诊的老年人中非常多见,甚至远远多于肩周炎。肩袖损伤一般可分为急性撕裂伤和慢性劳损伤两种,且并不局限于中老年人。急性撕裂伤常见于猛烈提拉重物、摔倒时肩部支撑、外来暴力牵拉等,比如公共汽车上手扶拉杆站立的乘客,突然遇到急刹车时身体失去平衡等,就有可能造成肩袖撕裂伤。慢性劳损伤常见于曾经摔伤并用上肢撑地或用力提拉重物、过度使用上肢后引起。在长期从事网球、棒球、羽毛球、游泳、登山等需要上肢举过头顶的运动人群中也比较多见。

肩关节疼痛和僵硬的治疗关键在于明确诊断,根据不同的疼痛原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功能锻炼无助于肩袖损伤的止痛,不合理的治疗很容易造成病变的加重,因此,患者应该尽快去专业医院请有经验的医生进行诊断。

走出治疗四大误区

误区一:依赖止痛药

有统计发现,在曾发生过急性肩痛的被访者中,多数人选择自己贴药膏、用跌打酒,或者随意服用止痛药。

殊不知,止痛药或膏药只起到局部暂时缓解或控制疼痛的作用,引起疼痛的根源仍然不能得到适当处理,治标不治本,反而会引发慢性肩痛。

误区二:见好就收

许多患者只要疼痛稍有缓解,就会立即停止物理康复治疗或者药物治疗。

如果不遵循医嘱,凭感觉行事,病灶处的炎症或损伤可能只恢复了部分,很容易在短期内反复发作。

误区三:按摩等于治疗

肩痛时,不少人习惯借助按摩来舒缓疼痛。专业的按摩的确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并不能除根。需要提醒的是,不恰当的手法只会弄巧成拙,容易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损伤。

误区四:小毛病犯不着手术

虽然多数肩关节疾病可以通过各种保守治疗或康复训练来缓解或者治愈,但仍有部分肩部疼痛需要通过手术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目前,肩部手术大多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与传统手术相比,创伤少、恢复快。因此,肩关节疼痛发作时,应及时前往专业关节科医生处就诊,明确诊断和接受适当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引发肩痛的四个习惯

许多肩部疾病的发生,除了年龄、外伤等因素外,与平时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也有密切关系。

露肩睡觉

夏日临近,许多人开启了空调,甚至开空调睡觉,这一习惯最易使肩部受凉,导致肩部疼痛。因此,除了严寒季节,炎炎夏季也要注意适当遮盖肩部。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肩部保暖,避免空调或风扇直吹颈肩部。

手提包过重

不少年轻女性喜欢将化妆品、钱包、文件甚至笔记本电脑统统装进随手携带的大包里。当包太过沉重时,为了保持平衡,人会不由自主地向另外一边倾斜,肩部的肌肉会一直处在紧张状态,导致肌肉痉挛引发肩痛。

习惯背单肩包

单肩包的包带很容易下滑,为了防止下滑,人往往会不自觉地抬高肩膀以稳住包带。这种姿势会使肩背部肌肉长期处于收缩状态,造成两肩一高一低,引起肩背酸痛。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容易使颈、肩、背的部分肌肉过度痉挛,从而诱发颈肩部酸痛,甚至肩周炎。(陈俊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