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调补话养生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7-01

周颖 本报记者

针灸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养生保健的方法之一。通过针灸对人体特定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之气,增进新陈代谢,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多年从事针灸工作的张道宗谈起养生之道,当然离不开针灸这个老本行了。

“以辨证为主辨病为辅,得中医临证之精髓,以立法为先选穴为次,识针灸为用之妙契。”这是全国名老中医、灸法大师周楣声对张道宗的称赞,并为张道宗所著的《传统针灸辨证处方》一书作序。

气血和谐重调气

“人之所以有病,是因为气血失调、正气不足引起的。”张道宗说,《内经》中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他举例说,肺虚,就咳嗽;肾虚,小便就多;胃虚,就会胃痛。按照“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中医理论,运用针灸调气,使气血调和,达到康复目的。

张道宗介绍,像黄褐斑,多因脾气不足、肌肤失于濡养造成,应以调补脾胃、活血祛风、行气化瘀为主。可取大椎,以调腠理、活血祛风;取曲池、足三里,以补养气血;取血海、三阴交,以滋阴活血;取背俞,可除经络之热,使气血通畅。

又如哮喘,因耗伤肺气而致病。选定喘、大椎、风门等穴位,补益肺气治其本,化痰平喘治其标。

再如脑中风,多因脏腑失调、阴阳偏颇、气血逆乱所致。“以通督、调神、康复”为法,选用督脉经的百会、上星、风府、哑门为主穴,辅之外关、合谷、悬钟等穴,起到补髓健脑、疏经通络、益气康复的作用。

张道宗认为,针灸保健与针灸治病方法基本相同,但着眼点不同。治病主要是纠正机体阴阳以及气血的偏颇偏衰,而保健重在强壮身体,增进机体新陈代谢,旨在养生延寿。

保健可选单穴,也可选几个穴位为一组进行,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基本原则是“循经取之”,选穴不宜多,以强壮功效穴为主。

三因制宜重辨证

“针灸养生要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不论治病,还是保健,都要因人、因时、因地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张道宗强调。

因人,指针刺强度大人孩子不同,年轻年老不同。对大人,强度要大一些,小孩则小一些;对年轻人,强度要大一些,老年人要小一些。一般来说,老少不宜进针深。

因时,春夏,阳气在上,要浅刺;秋冬,阳气在下,要深刺。

因地,南北方位不同,东西地域有异,针刺的程度也不同。如山地寒,要深刺,平原温,要浅刺。

针刺保健,用针宜和缓,刺激强度也要适中,一般不宜过大,留针不宜过久,得气后即可出针。

灸法缓解亚健康

现在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很多,失眠、气短、便秘等症状伴随而来。如何调整,灸法的作用不可小视。

张道宗说,灸法保健也是养生方法之一。在特定部位施灸,可以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延年益寿,对强身健体以及久病体虚之人的康复都有很大帮助。对失眠者,可灸百会、印堂、内关等穴位,对气短者,可灸气海、膻中等穴位;对便秘者,可灸天枢、水道、归来等穴位。

他介绍,三阴交是妇女保健灸的要穴,有健运脾胃、疏肝益肾、调经和血等作用,民间有“拍击三阴交,胜吃老母鸡”之说;足三里是中老年益寿延年要穴,可促进脾胃功能,预防早衰;“要想小儿安,三里常不干”,可见经常灸这个穴位,对小孩镇静安神也有益处。

张道宗:1941年出生,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擅长运用中医、针灸治疗内科、妇科病及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