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解暑有方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8-11

李尤佳 河南省中医院

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老牛。虽已立秋,但由持续高温天气引起的乏力、困倦、眩晕、心烦、多汗、食欲不振、低热等暑热症状仍很普遍。身体上的不适很难让人打起精神,因此,此时常备一些防暑解暑的中成药还是很有必要的。河南省中医院王禄副主任医师,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解暑中成药。

解暑药可分内服、外用两种以及具有解暑作用的茶等。

内 服

藿香正气水(片、胶囊) 有解暑、化湿、和中功效,针对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昏、胸闷、呕吐、腹泻、脘腹胀痛等。因夏季主要以湿热当令,在化湿的同时,亦可扶脾胃之气。对中暑、以吐泻为主的胃肠性感冒效果最好。如果作预防用,可每次服用治疗量的1/3。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食物。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以及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六一散 有名的解暑药,配方简单,由滑石、甘草以6:1的配方组成。可清热利尿,中暑后往往会出现小便不利等症状,将六一散用凉开水调服即可。

人丹 具有清热解毒、祛暑止吐、清凉开窍的作用,还可用于退热。对天气炎热导致的头晕、头痛、恶心、胸闷等,可每次10粒,含化或凉开水送服。婴幼儿不宜服用。

十滴水 有祛暑、散寒、健胃的作用,起效较快。中暑后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泻时,可将十滴水2~5毫升溶于白开水中搅匀服下,中暑症状很快可以得到缓解。高温作业时事先喝一点也有防暑的作用。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孕妇忌用。

清暑益气丸 可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炎热很容易让人耗气伤津,出现发热、口渴、乏力、犯困、不思饮食等中暑兼有气虚的表现。此药由西洋参、知母、黄连等药组成,不仅清暑祛湿,还益气生津,尤其对体弱的老年人非常适用。

外 用

清凉油、风油精 具有提神醒脑、镇痛驱风、祛暑解毒等功效,若仅出现轻微的闷热不适、头痛、头晕、蚊虫叮咬等症状,可以取少许涂于患处或涂在前额或太阳穴上,会瞬间给人凉爽舒适的感觉。洗澡时也可在水中放几滴风油精,可清凉除痱。但孕妇不宜使用。

花露水 可除痱止痒、提神醒脑、防蚊虫、除菌、杀菌。花露水内含有70%~75%的酒精,具有易燃性,注意别在燃着的蚊香、蜡烛、烟头附近使用。

防暑清凉茶 由香薷、佩兰、绿茶组成,每天10~20克均可,用开水泡茶可化湿防暑。

菊花茶 由菊花、二花、甘草组成,每天10~20克均可,绿茶适量,用开水泡茶渴,作用偏于清凉、泻火。

白茅根茶 由白茅根、淡竹叶、甘草组成,每天10~20克均可,开水泡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