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别着凉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9-29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医博士

北京的秋季天高气爽,但是,一早一晚,天气有点凉了,想对大家说点保护自己的话。

有一年入秋后,我给家里打电话,听到母亲说话有气无力的,问怎么了,母亲说,最近胃总感觉隐隐作痛,吃什么都没有胃口。因为母亲是医生,于是我就没有多去关心。

结果,这个病就缠绵了下来,母亲服用了一些疏肝和胃的药,病也未愈,母亲怕是胃癌,在医院检查了多次,连胃癌的影子都没有。再接着治胃病,仍没有效果。这事儿大约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我回家了,看到母亲仍难受,我其实连脉都没有诊,舌象也没看,我只是在下车时感受了当地的温度,然后看到母亲穿的衣服,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当时沈阳已经很凉了,母亲爱美,穿的衣服是对襟的,扣没有系上,这样胳膊处的衣服是双层的,但是前胸的是单层的。

于是,我就立刻出去买了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我告诉母亲,只吃一丸,就可以好。母亲认为我太轻率了,根本不相信。但为了给儿子一个面子,就勉强吃了一丸。

结果,母亲将一丸附子理中丸吃下去,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折腾了一个多月的胃痛,就此消失了,后来基本没有犯过。

母亲的病是寒邪伤胃,导致寒凝胃脘,就引起疼痛。大家都考虑治疗胃病要疏肝和胃,却常忘记寒邪。

母亲当时很欣喜,但是我却为之恻然,母亲竟然为这个寒邪遭了一个月的罪,我如果能多回家看看,母亲该少受一些罪啊。

但是,天下有千万个父母,谁能看得过来呢?唯愿为人子者,大家多懂得些中医知识。

秋天气候变化的特点是:白天很热,早晚很凉,凉风嗖嗖的,身体壮的人没问题,但体弱的人如果不注意,会被寒气所伤。

什么是寒邪呢?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即为寒邪。寒邪本为冬令主气,但其他季节也有,甚至任何季节都有,在夏天,因为有空调的存在尤其多。

在中医里面,被寒邪伤到,有伤寒与中寒之别,如果体表被寒邪所伤,叫伤寒;如果我们咕咚咕咚喝几瓶冰啤酒,直接把脏腑给冰住了,这叫中寒。感受寒邪的途径很多,如淋雨、涉水着凉、衣单、露宿、空调、饮食冷。

寒邪有如下特点:第一: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弱的人,更是要避寒邪,一般体表感受的伤寒还好说,最难受的是中寒,危害较大,主要是有隐蔽性,会和其他的内科杂病混在一起。

第二:寒性凝滞。气血凝滞,不通则痛,会引起腹痛。还有客肺、肠胃、心脉,寒凝胞宫等证,如果老人不注意,就会寒凝心脉,导致心脏问题。所以春捂秋冻不适合老人,老人要随时增减衣服。

第三:寒性收引。这是说寒邪易造成拘挛的问题。

治疗寒邪就是寒则温之。老百姓用的附子理中丸(非处方药),是最常见的方子。这个方子是张仲景的理中丸加味,加上了附子,主要成分是干姜和附子,中医说:附子非干姜不温,这两味药放在一起效果很好,药里还有党参、白术、甘草。

对于这种脾胃受寒的情况,附子理中丸一般的用法是,只服一丸,一般就会缓解,最多两丸,如果无效,就不是这个问题,后面就不用吃了。如果是寒邪为患,一般两丸便可见效,再多吃几丸巩固一下,以后自己注意保护阳气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