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方医学兴衰的启示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12-16

马垂宪 山西盂县人民医院

1992年我在日本研修期间,曾对日本汉方医学兴衰进行了考察。在日本,汉方医学经历了从诞生走向兴盛,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近代又从衰落再次复兴,这一过程对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很有启示。

汉方医学的诞生与兴盛

日本的汉方医学是由中国医学发展而来的。据日本文献记载,中医学最先是在公元5世纪由朝鲜传入日本,而由中国直接传入日本是开始于唐代的唐玄宗末期,由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带去了大量的中医书籍和中药材,之后除了不断有中国学者或朝鲜学者到日本传授中医外,日本也有许多“遣唐使”前来中国学习,将中医学带回日本。日本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避开了中医阴阳五行等理论,重视具体的临床证候,逐渐形成了当时的日本医学,后世称为“汉方医学”、“东洋医学”。

西医的传入和汉方医学的衰落

16世纪迎来了大航海时代。1513年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也给日本带来了被称为“南蛮医学”的西医学。18世纪前半叶,荷兰医学因急速流入日本,被称为“兰学”。使荷兰医学受到日本垂爱的契机,是1771年东京刑场当众解剖一名女犯尸体,被解剖者的脏腑同荷兰医学解剖书记载的一模一样,而同中医书籍记载的五脏六腑有很多差异,这使荷兰医学逐渐引起日本重视。此后,1849年荷兰医生在日本初次推广种植牛痘,其显著疗效逐渐获得了日本国民及政府的信任,荷兰医学传播禁令被取消,并迅速发展取代了汉方医学。之后德国医学也流传入日本,逐渐取代了荷兰医学。二战后,伴随着德国医学的凋落,美国医学传播于日本并逐渐昌盛至今。在西洋医学逐渐昌盛发展的同时,汉方医学逐渐衰落。1875年日本文部省实施医学开业考试制度,采用了西医药的考试科目,并规定从事汉方医者必须先学习西医学,并通过国家考试,西医药科目合格后才能开业从医。同时中医学校也被取消,其理由一是因汉方医学理论过于抽象,缺乏真凭实据,且医者常不能掌握疾病的本质及预后;二是没有当时应具备的外科技术;三是治疗方法随机性强,规范性差;四是对当时流行的霍乱等感染性疾病基本上没有特殊办法等。这一切不能满足当时以西方国家为榜样、以富国强民为国策的日本政府的要求。汉方医学受到歧视并日益衰落,在大约一世纪期间,仅有少数汉方医师和药剂师将汉方医学艰难地继承下来。

汉方医学再兴起

日本在全盘西化后,逐渐发现了弊端,在知识界兴起了复兴思想和国粹主义的浪潮,一些热心汉方医药的学者借此机会掀起了复兴汉方医药的运动,汉方医学又渐渐抬头。特别是由于西医学对某些疾病疗效不太满意,且一些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等副作用很大,患者不能承受。汉方药因为副作用小,又能治愈一些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所以至上世纪60、70年代以后,汉方医学急速复活并发展。从事汉方医人数迅速增多。在全国医师中使用汉方药治病者目前已占日本医师半数以上,且以汉方药治病范围不断扩大。汉方杂志与书籍出版成倍地增长,汉方医学研究机构也纷纷诞生。特别是1976年日本规定汉方制剂适用于国家的健康保险,大大促进了汉方医学的发展,日本医师掀起了学汉方医、用汉方药的高潮。

汉方医学兴衰的启示

首先,中医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中医药的疗效。日本汉方医由“朝医”衰落为“野医”,而西医由“禁医”转变为“国医”,说明了任何自然科学的发展虽然与当局重视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是它给予人类的贡献。作为医学,疗效是硬道理。以显著的疗效吸引广大患者就诊,这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关键。

其次,积极开展中医急症工作是促进中医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医学来说,在患者心目中的位置与患者在危及生命的时刻,急救疗效如何密切相关。日本汉方医在19世纪末由于对某些传染病急症、外科疗效等逊于荷兰医学,因而逐渐衰落。再看我国,有些中医院安于门诊,安于治疗慢性病,不积极开展中医病房工作,不积极发挥中医治疗危重病症的作用,使中医阵地愈来愈缩小,中医学术愈来愈萎缩,医院业务冷清萧条。只有不断提高中医治疗危重病症的疗效,才能提高中医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促进中医事业快速发展。

最后,中西医结合是促进中医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医学产生于古代,在诊治方面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这就是日本汉方医学在明治时代迅速衰落之原因所在。日本汉方医家不断吸收西医之长处,使得日本汉方医学再次复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任何一门科学都只有与时俱进、勤求博采,才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中医事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在尽力挖掘中医学潜力的同时,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既要有自己的显著特色,又要有强大的综合服务能力。只要能切实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中医振兴就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