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名师 悟大医之道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3-07

本报记者 周颖

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路志正心系中医传承,一生培养学生无数,桃李满天下。

作为一代中医大家,他不仅怀仁心,施仁术,而且以培养和造就中医传人为己任。路老的言行时刻在告诫学生:为医者先有仁心,方能施仁术;患者可能无药以救,但不能无心医救!

在师承中,路老注重临床,常手把手地教学生望神、看舌、诊脉、问诊等基本功,让学生体会和领悟如何四诊合参、准确辨证、遣方用药等。经他培养的学生以及弟子遍及海内外,大多成为当地名医和中医学术栋梁。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冯玲、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魏华、河北省中医院科教处主任田军彪曾先后师从路老,感受大师给他们带来的温馨和收获,并从不同角度回忆路老带教中的感人故事。

临床指导 感悟脾胃为本

“患者是最好的老师,疗效是最准的答卷。要想获得好的疗效,必须多读书、多临证、多思考、多修炼,方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路老的一番话,让冯玲至今记忆犹新。

一次,路老为一安装起搏器后心衰的病人诊治,他让随诊的冯玲为病人诊脉。当时,因学生较多,冯玲只能站立诊脉。看此情况,路老指出,应静坐、认真体会脉象为好。

冯玲诊察后认为,此案为安装起搏器后导致心衰,当心肺同治,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法,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真武汤加减。路老仔细看了处方后指出,患者心衰虽有阳虚,但不能忽视湿浊未除的伴随症状。除治心肺外,调理脾胃当为治本之要。通过路老指导,冯玲感悟最深的是调理脾胃法在心血管病中的具体应用,即从心肺论治治标,健脾和胃治本。

路老对学生很严格,要求学生勤学、勤思、勤问、勤用,忌骄傲自满、浮躁、浅尝辄止。从冯玲一进师门,路老就教导她淡泊名利,忌浮躁,多读书,勤临证,还专门指定了几本必读的书。通过潜心读书和跟师临床,冯玲感觉对中医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

感受温暖 生活处处有中医

师从路老的经历已过去了10个春秋,魏华每每回味起来,仍充满了温情。或许师承不同于普通教学,让魏华时刻体验着一种非常新鲜的感觉。特别是在融入老师的日常生活时,她能处处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存在,并在学习中不断加深对中医学的认识和理解。

在北京学习的日子里,她每天跟随路老学习、出诊、看书、整理学习笔记。甚至还作为路老家里的特殊成员,日日陪伴导师一日三餐。在吃饭、散步时轻松聆听路老关于发展中医学的许多深刻见解。

一次,路老和蔼地对魏华说:“闺女,你看,现在不光是我,你师母、师姐和全家人都把你当自家人了。你就在这里安心学习,可不要见外客气呀!”当时,魏华感动得几乎想哭出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或许这种情感交融,正是师承教育最为独特的人文魅力所在!

在路老独特的学术思想中,其中不乏简单易行却行之有效的方法,“姜疗”一事就说明生活处处有中医。一次,路老到杭州讲学,家人嘱咐他顺便带回的当地特产“酱鸭”却变成了“姜芽”。家人正哭笑不得,路老却认真地说:“不要轻视这个姜芽,在我们中医学上可是大有用处呀!”接着,路老就把姜的治疗保健作用和应用方法进行一一列举。也是这一次,姜的神奇作用引起了魏华的关注和兴趣。

果然,在临证时,路老时常把姜运用于许多疾病的日常食疗和配伍药物中,而且疗效显著。可路老却淡然地告诉魏华,其实《伤寒论》一书早就有用姜的丰富记载,可谓是专著典范。

这以后,魏华开始对路老关于中医食疗作用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总结,并在糖尿病和其他内分泌疾病中进行运用,小有心得。

情系家乡 行医必有仁心

田军彪是2009年8月跟师路老学习的。他体会,路老虽离开河北几十年,但从没忘记对家乡人民的关心,尤其是家乡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当时,田军彪与路老并不相识,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拜路老为师,路老听说田军彪是老家藁城的,就紧紧抓住他的手高兴地询问家乡的情况。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听说老家藁城要筹建中医院,路老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打报告写申请,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资金支持,并亲自邀请当时的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参加开业典礼。

河北没有自己的中医药学院,路老利用各种机会向上级反映情况,联合老中医向有关部门写信呼吁。直至此事有了眉目才放了心。可以说路老为了河北的中医事业发展,倾注了他老人家大量心血,为家乡培养了大量人才。

田军彪随路老出诊学习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病人,上至国家的高级干部、部队的将军,下至贫民百姓。但不管是谁,路老始终以大医精诚为准则,无论贫富与贵贱,对病人都是一视同仁。

路老常教导学生,当医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医者仁术”,要想当一个好医生,医德很重要,必须尊重病人,关心病人,让病人相信我们,才能给病人治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