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曾在太医院任职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3-31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享有“中医宝典”之美誉。说到李时珍,还与北京有过一段渊源,他曾在京任职一年多。《李时珍传》、《李时珍大事记》等文献对此均有记述。

李时珍祖籍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出生于中医世家,祖父是“铃医”,父亲也是当地名医,他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即主管王府的医疗保健。

嘉靖年间,朝廷下了一道诏书,要在全国选拔一批有经验的医生,填补太医院的缺额。楚王朱英燎见李时珍医术高超,便推荐他进京。李时珍也认为北京是京都,那里不仅聚集了全国重要的医药书籍,还可看到更多的药材,这对他今后修编本草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于是接受了楚王的推荐,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也就是他41岁的时候,从武昌来到北京。

太医院地处大明门东侧,钦天监之南,礼部正东,即现在的东交民巷西口路北附近。始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年),当时朝廷在此新建了许多官署,太医院署是其中之一。设有院使、院判,所属有御医、吏目等。李时珍进入太医院后,任院判之职,为正六品。该职有左右院判之分,主要为太医院供应宫廷医药与御医配置。(有人认为李时珍担当的是御医,为正八品。无论其职位高低,李时珍在太医院任职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李时珍任职不久,就发现太医院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而当朝的明世宗朱厚熜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丹药,还想做神仙。太医院中的医官们为了迎合嘉靖皇帝的需要,不仅向全国各地收集“仙方”和“丹方”,同时又翻遍了历代本草书,企图从中获得长生不老之药,并纷纷向嘉靖进言。有的说“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死”,有的说“炼食硫磺,可以长肌肤益气力”;有的说“灵芝是仙草,久食可以延年益寿”。而李时珍以自己对中医药的研究,断定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并诚恳地向嘉靖皇帝进言,请求皇上别再服食丹药。嘉靖大为不满,从此李时珍在太医院受到排挤,有职无权,赋闲下来,于是他借此机会通览太医院所藏医书,并经常出入于御药库、寿药房,还有京城著名的药店,如位于菜市口的鹤年堂等,据传还到西山一带采集草药,进行本草的研究,从而使他对修编本草有了信心。任职一年后,李时珍感到太医院实在是不宜久留之地,便以病为由向院使(正五品,相当于院长)提出辞职,愿回乡修编本草之书。

不久,他的辞呈得到批准,于是打点行装,从北京回到了故乡蕲州。虽然他在太医院任职只有短短的一年多,却为他今后编修《本草纲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户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