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心灵养生法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6-27

雷茜 山东阳谷县实验中学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高寿80岁,其长寿之道,在于他悟到了寻求内心平静超脱的崇高境界,在哀乐与悲喜的情感冲击中,用超人的平衡能力,将养生与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平静,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他说过,“人们为了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像被黑暗围困的幼苗,总是拼命地想撕破黑幕,投身到光明中去。生命的悲剧猛地震撼着我们的感情,但生命从整体上看是极其乐观的。悲剧只是生命的欢乐赖以表现自己的韵律的一部分。”所以,他很善于在遭到亲人亡故的悲痛之中,向宽慰与欢乐中转移,消除痛苦的折磨。在猝然来临的打击面前仍保持泰然自若,用诗去寄托哀思,摆脱生活压在心头上的重荷。

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他曾说:“我一生最痛苦的当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但在那段非常岁月里,他从不怨天尤人,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白天在地里劳作,晚上读书。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使他养成了临危不惧、遇喜不亢的作风。

白居易一生注重养生,尤其是“心灵养生”:乐天知命,顺乎自然,安于淡泊,不惧老。虽然仕途坎坷、屡受打击,但白居易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的不公,而是顺应自然规律,始终保持着“知足常乐”的心态。

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中显赫人物。他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一生坎坷。然而他胸怀开阔,不为名利、不计得失,豁达乐观,避免了积忧成疾,享年73岁。

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达到“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的境界,是值得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