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出好药 应用靠探索—— 梅全喜主编《广东地产药材研究》读后感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7-06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梅全喜教授主编的《广东地产药材研究》于2011年5月由广东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分总论和各论二个部分,总论部分介绍了广东地理生态特点及地产药材资源、广东地产药材发展历史沿革、广东中医药发展现状和前景、广东地产药材应用的典范——广东凉茶、广东地产药材的研究与开发以及开展广东地产药材研究应重视品种考证工作等。各论部分详细介绍了170多种广东地产药材。仔细研读该书后,发现这确实是一本科学性、实用性强、信息量大、堪称区域性研究重要成果的地方性药物学专著,读后产生的一点感想觉得是不吐不快。

一定的时空,养育一定的生命,出产一定的药物。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环境里,所具有的气味,就会有所差异。地道药材的重要性,在最早的中药著作《神农本草经》里就有所论述,历代医家都认为对于地产药材的区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黄帝内经》尽管是医学理论著作,但是对于不同治疗方法的起源,以及这种方法适宜的人群也有所论述。《素问·异法方宜论》认为,灸法盛行于北方寒冷地带,砭石起源于东方鱼盐之地,针刺起源于南方“阳盛之所”,药物发源于西方“金石之域”,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差异,各个地方的治疗措施也可以互补、通用,关键是看使用的方法与病证是否相符,病证与治疗措施是否能够密切配合。达到这样目的的医生,就是“圣人”的诊治水平,叫做“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南方为什么会最早使用九针治病呢?《内经》说,这是因为“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其实,南方人不仅皮肤腠理致密,可以用针刺进行治疗。南方还因为阳气盛,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植物得天地之精华,而生长格外茂盛,气味足,药效好。岭南有好药,关键也在这里。

但是,与岭南出产各种植物的丰富程度相比较而言,对于岭南药材的研究则远没有象对西方、北方的地产药材那么深入,以前的各种记载资料也少得多。有鉴于此,从李时珍家乡湖北省来到广东的现代中药学者梅全喜教授,把李时珍的精神也带到了广东。他多年以来细心搜集各种文献记载,把广东特产、临床上确有很好疗效的中药材,搜集起来,进行细致研究。自己的力量、精力不够,他就联合当地的同道一起研究;不仅对其生物特性进行研究,在实验室里化验分析,而且还结合临床,制成制剂,在应用之中进行验证。如三角草,以前的资料记载很少,梅全喜教授和他领导的团队对三角草的基础研究包括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从中分离出的化学成分发现其确有较好的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及抗蛇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三角草跌打镇痛液、复方三角草片等新制剂,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该书收载的三角草条下的主要内容都是他们的研究结果,所列20条参考文献中19条是他们自己发表的文献。可以说,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践行神农尝百草的事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积少成多,集腋成裘,170余种岭南中药的研究成果汇集到一起,从植物名称、来源、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药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附注、参考文献等11个栏目内容来描述,特别是本书的重点栏目药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这四个部分,内容翔实而具有新颖性,为岭南医药学研究提供了详细的资料,而且每一种药物都拍摄了彩色照片,图文并茂,130多万字的巨著,却非常便于检索,有利于临床参考,也有利于新药开发的研究工作。相信该书的出版对于广东地产药材的深入研究、广泛应用和深度开发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明代著名学者王世贞(1526年-1590年),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写了很好的序言,才有了这部巨著的出版。笔者没有王世贞的才学,当然,梅全喜教授也不是那个时代的药学家,但是,他们的精神是相通的,他们的追求目标是一致的。并且,梅全喜教授也是“癯然身也,津津然谈议也”,是一个“纯学者”的风貌,我们不难发现李时珍的精神,在他的身上得到了时代的重现。日月如梭,“换了人间”,中医药事业需要千万个李时珍重新奔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内经》说的“毒药者亦从西方来”,也应该与时俱进地改写为:“中药者,遍中华。”

只要我们深入细致地进行采集、整理、应用、研究,《中华本草》收载的药物就会越来越丰富,中医可以使用的药物就会越来越多,中医的疗效也有可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