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骨质疏松不能只靠钙片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8-25

骨质疏松是常见病症,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不仅仅是靠吃钙片就能解决的,还要依靠相关药物,降钙素就是其中之一。

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减退,钙的吸收减少,血钙低,血钙自稳系统发挥作用,甲状旁腺素就会不断动员骨骼中的钙释放进入血液,补充血钙的不足,不断造成“钙搬家”。与甲状旁腺素对抗的是降钙素,降钙素能够制止“钙搬家”,降低血钙,增加骨钙。但是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体的衰老,自身分泌的降钙素逐年下降,靠自身的降钙素不能达到制止“钙搬家”和骨质流失的目的,这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降钙素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是钙代谢调节激素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抵抗甲状旁腺素、抑制骨吸收、降低血钙、减少骨钙丢失。现代研究表明,使用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不仅能提高骨的密度,还能改善骨的质量。目前临床使用人工合成的降钙素替代人体自身的降钙素,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老年人通过补充降钙素,可以防止“钙搬家”,预防骨质疏松,治疗因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酸痛、身高变矮、驼背等。

降钙素有注射剂和鼻喷剂两种.鼻喷剂的效果好,价格合适,而且相对比较安全。鼻喷剂平时要放在冰箱中,4~8℃下储存;使用时,要先在室温中放置5分钟,同时按照说明书中的操作来做。注射剂不方便,而且建议患者在医院进行注射,待半小时后才可离开,防止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降钙素在临床上应用时,一般给药6~8个月,中间停药1~2周(因为其作用方式是与受体结合,在这期间会出现遗脱现象),以稳固药效。

虽然降钙素在防治老人骨质疏松方面疗效可靠,但专家同时指出,还应注意其不良反应。

因为降钙素为多肽制剂,属于蛋白质类药物,会让一些人产生过敏,而发生过敏反应可能是致命的,因此,使用前要详细询问既往药物过敏史。使用药品时应密切观察,若出现过敏症状,如皮疹、荨麻疹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

该药通常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胃灼热、头痛、眩晕、步态不稳、低钠血症、局部疼痛、血清转氨酶升高等。偶见腹痛、口渴、手足抽搐、耳鸣、哮喘发作、发汗、指端麻木、多尿及寒战等,必要时可暂时性减少药物剂量。(祝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