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心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泻心汤

处方

大黄、当归、芍药、荆芥、麻黄、甘草,各一钱半。白术,三钱半。

功能主治

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薄荷少许,煎至一钟,去滓,不拘时温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金匮要略》卷中:泻心汤

别名

三黄泻心汤(《奇效良方》卷六十三)。

处方

大黄10克 黄连 黄芩各5克

功能主治

泻火解毒,燥湿泄热。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外证疮疡,心胸烦闷,大便秘绪;湿热黄疸,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脉数实者。

用法用量

上药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250毫升,顿服之。

备注

方中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大黄泻下焦火。三焦实火大便实者,诚为允当。由于三黄之性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对湿热内蕴而发的黄疸,也能主治。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中

汉·《金匮要略》:泻心汤

组成

大黄二两(6克)、黄连一两(3克)、黄芩一两(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泻火解毒,清化湿热。

主治

邪火内炽,迫血妄行,症见吐血衄血等;或湿热内蕴而成黄疸,见有胸痞烦热;或积热上冲而致目赤且肿,口舌生疮;或外科疮疡,见有心胸烦热,大便干结等。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等病症。

上消化道出血:对照组61例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如输液、输血、抗感染、补充电解质等;治疗组6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泻心汤合十灰散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标准以患者的吐血或者黑便的症状消失,消化道出血的伴随症状明显改善,连续3日以上大便常规潜血实验呈阴性,血压稳定可以视为治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是82.0%,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3.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意义。(《陕西中医》2014年第7期)

方解

本方用治实热火盛之证,能泻实火、解热毒、清化湿热,方中所用“三黄”均可泄热化湿,又能清热降火,使气火下降,血行亦趋宁静。大黄具有导热下行,釜底抽薪,加强泻火泄热之功,所谓“以泻代清”。临床应用以高热面赤、目赤烦躁、神昏发狂、吐血衄血、口舌生疮、湿热黄疸、疔疮肿毒、下痢脓血、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对于湿热交阻之证,热重于湿或湿热并重者较宜。凡属阳虚失血或脾不统血之症则忌用本方。

现代研究

通过实验考察,得出泻心汤的复方传统汤剂有抑菌作用。

方歌

泻心汤将心火降,芩连大黄热邪荡,吐衄皆因血妄行,治疗痈疡也一样。

摘录
汉·《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