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学院院长周永学谈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

文化为基 熟读经典多临床——陕西中医学院院长周永学谈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

本报记者 高新军

对一名中医医生来说,接受教育提高医术是一生的事情,大学教育只是起步阶段。

中医药高等院校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摇篮,是中医药未来发展的希望。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陕西中医学院院长周永学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要加强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让学生熟读中医经典,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解读人才培养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医药基础理论教学和基本实践技能培养

中医药事业发展靠人才,中医药高校的人才培养关系到中医药的未来,使命神圣,责任重大。周永学认为,由于中医学是一门传统医学,受古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影响较深,对长期接受现代科学知识教育,传统文化知识相对不足的现代青年来说,学习难度确实很大。培养高质量中医人才一是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这样就能理解中医的思维方法,中医理论的形成背景,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二是熟读中医经典,包括中医理论奠基著作《黄帝内经》、中医临床奠基著作《伤寒杂病论》等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三是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即在临床实践中学习中医,体验中医。这三点是从中医师承教育和中医成才规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也是培养高质量的中医人才的必由之路。

周永学说,中医药理论是建立在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基础上的,带有浓厚的古代哲学的色彩,所以要发展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在实验室里能解决的问题。中医药的临床经验是丰富的,临床疗效也是肯定的,但都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中医基础理论是“树根”,其他是“树干、树枝、树叶”。中医药要从根本上创新发展,中医基础理论是回避不开的。发展中医药必须重视继承研究发展中医药理论,如果离开中医基础理论去创新发展中医药,无疑是舍本逐末。从中医药学发展史来看,从萌芽产生到形成发展都离不开大量的临床实践,都是先通过几代人的临床实践探索,总结经验而后上升为理论,这些理论反过来又指导临床。因此,中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践是中医药理论创新的发源地,要发展中医药,必须高度重视临床研究。

周永学强调,这三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教学和基本实践技能培养,中医类专业要强调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药类专业要强调实用技术的培养。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事中医医疗工作,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有一定的临床实践体验。中医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专业课与公共课的矛盾、中医课程与西医课程的矛盾。按照现代教育“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公共课与综合素质教育课比重越来越大。基础要加强,专业口径要拓宽,要增强能力的培养,要提高素质教育的比重,但学制有限,首先要保证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时间,其次是尽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解读就业形式 接受教育提高医术是一生的事情,大学教育只是起步阶段

近年来,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和其他院校毕业生一样就业形势严峻,不少中医专业学生毕业后根本没有进入中医临床,有的则是从事了西医工作。对于这一现象,周永学认为,其中既有教育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

他说,目前社会上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批评很多,中医界对中医药高校中医人才培养质量也颇多微词,这都是与高校扩招前进行比较所提出的问题。扩招前是精英教育,扩招后是大众教育,数量增加对质量肯定有一定冲击。

1998年以来,国家推行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大幅扩招。截至200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0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此带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已是普遍现象,与其他专业相比,中医专业的就业相对要好一些,从提高就业率角度来讲,中医专业毕业生从事西医不足为奇。

鉴于此种情形,教育主管部门在2003年以来及时调整了政策,由大规模扩招向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方面转变,采取了诸如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及质量工程等措施确保高等教育质量。“据我了解,中医药高校在中医专业上并没有大规模扩招,仍然坚持精英教育,而且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教学改革更加深入,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当然,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精中医、爱中医的人才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尤其是在新形势下,怎样克服社会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学好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建立中医的思维模式;怎样克服各种困难,使学生掌握中医临床基本技能,各中医药高校在这两方面下的工夫很大,一直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这里我要说明一点,对一名中医医生来说,接受教育提高医术是一生的事情,大学教育只是起步阶段,毕业后的临床实践、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才是提高阶段,要想在大学5年内就培养临床合格的中医医生是不现实的。”

解读中西医课程设置 没有西医基础与诊断知识,满足不了患者要求,难开展中医临床工作

关于中医与西医课时比例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中医专业开不开西医课,开多少西医课,争议很大。周永学认为,作为现代中医人才,不管从事中医临床还是从事中医科研,如果没有一定的现代医学知识,是很难胜任工作的。就拿临床来说,现代中医不可能像名老中医那样,只用中医手段,只坐门诊不管病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追求和对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疗效好,还要对自己的病情有知情权,患者已经不满足于中医的病名诊断和证候的确定,来看病首先要知道自己得了西医的什么病,没有西医的基础与诊断知识,是满足不了患者要求的,也难以顺利开展中医临床工作。

周永学将中医专业开设西医课程的理由归结为三点。第一是从掌握知识角度,学习西医知识有助于对人体生理病理知识更深入了解;第二是从提高业务技能角度,学习西医知识有助于提高中医应变能力;第三是从对患者负责的角度,学习西医知识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判断预后。将来的中医面对的是掌握或了解医学常识的人群,如果没有像中医老前辈那样的名望,不懂西医基本知识是很难与患者沟通的。不可否认,临床经验是中医的立身之本,所以中医是越老越吃香,年轻中医缺乏临床经验,初涉临床很难开展工作,有一些西医知识铺垫,对其在临床上体验中医是有帮助的。中西医各有长处,两条腿走路总比一条腿走路好,西医能学中医,中医当然也能学西医。从教育角度讲,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中医人才,问题不在于能不能学西医,而在于怎么才能学好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