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布会

作者
中医世家
时间
2022-08-02

各位媒体朋友,早上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委员会的新闻发布会。首先,通知您最近发布的重要卫生政策文件。一是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医疗保健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提高社区和养老机构的医疗保健相结合服务能力,提供家庭医疗服务,支持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医疗保健相结合工作,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二是发布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通知,在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公立医院资源消耗、专业服务能力建设等,围绕党建设、能力、结构优化、创新效率、文化聚集五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通过评价促进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三是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管理,提高合理药品水平的通知》,提出降低药品错误风险,加强药品安全监督监测报告分析,积极应对药品不良反应,提高合理药品水平。四是发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执法工作规范,明确卫生、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卫生监督任务,指导规范地方监督执法,督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提供客观、真实服务,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以上是近期情况通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第一部《中医药法》颁布实施,不断完善中医药政策法规。近年来,中医特色优势进一步凸显,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在加快健康中国建设、服务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将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政策体系的完善和服务能力的提高,这也是国家卫生委员会“一切都是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在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13场比赛中,出席会议的嘉宾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监督司司长余海洋先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司长赵文华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丰台区蒲黄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红女士。我是国家卫生委员会发言人胡强强,首先要求余海洋司长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政策体系的完善和服务能力的提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监督司长余海洋】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好。下面,我将介绍完善中医药政策体系和提高服务能力的基本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党中央、国务院把中医药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完善政策体系方面,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支持是前所未有的,出台文件的规格、数量和领域也是前所未有的。一是顶层设计日益完善。第一次颁布中医药法,在法律层面表达国家意志,确保中医药的发展。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从党和国家全面发展的高度全面、战略、系统地安排中医药工作。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首次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布,是将中医药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中长期规划。第一次发布中医白皮书,向世界展示中医发展的政策和成就。党中央、国务院首次部署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努力发挥特色优势,促进优质发展。二是政策措施更加完善。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加快中医特色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的推动下,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了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训、科技创新、中医药管理发展、医疗保险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三是地方落实更有力。地方党委、政府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措施。26个省份修订了地方中医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提出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实施措施。总体而言,中医药政策供应更加全面、有力,既有党和国家事业的高度战略安排,又有法律规范要求,更加可操作、详细措施,形成全面、三维、多层次成熟的政策体系,努力促进新时代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医药现代化、工业化、“走出去”步伐更加坚实。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综合发展的总体思路,不断完善中医药政策体系。在提高服务能力方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共同推动下,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中医全面参与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融入中国健康行动。国家中医药中心、区域中医药中心建设取得扎实进展,促进中医药优质医疗资源质量扩张。基层服务能力显著提高。98%以上的社区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提供中医服务。人们更方便看中医,做好专科病,建设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巩固和扩大特色优势。实施中医未病健康项目升级版和中医康复服务能力提升项目,不断拓展中医服务功能,完善中西医协调机制,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看中医方便,吃中药放心,看中医好”健康需求、中医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显著提高。中医药在深化医疗改革中放大了造福人民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中医的收益感和满意度。谢谢。

[主持人国家卫生委员会发言人、宣传部副主任胡强强]感谢余主任。进入以下问题链接,请在提问前通知新闻机构。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我国中医药法已颁布实施五年。作为中医药领域第一部全球性法律,实施五年来对中医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谢谢你。

感谢您的提问。众所周知,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医药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执法检查报告也充分表明,中医药法实施以来,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对中医药的未来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认为有几个方面:一是中医药的发展已全面进入法治化的轨道。《中医药法》对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保护与发展、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科学研究、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等方面作出了制度安排。近年来,通过配套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确保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始终沿着法治的轨道健康有序发展。这也为中医治理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坚实的保障。二是有效解决长期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医药法》建立了符合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的法律制度,调整或纠正了不适应中医药发展的相关法律制度,解决了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例如,中医诊所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解决了社会反映的中医诊所审批难题。中医医师资格由单一医师资格考试创新,可通过考试获得中医(专业)医师资格。考试与考核相结合,解决了部分具有中医专业知识的人员的医疗资格问题。再比如,法律首次明确了道地中草药的概念,有效地促进和规范了中草药质量的提高和产业的发展。此外,简化了中药复方制剂在古代经典处方的注册和审批。医疗机构采用传统工艺制备中药制剂进行备案管理,促进了中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三是为世界传统医学的发展提供中国计划。中医药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反映了深厚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信心,为其他国家的传统医学立法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深化医疗改革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分级诊疗。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推进医疗协会和医疗社区的建设。中医药领域如何推进分级诊疗,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非常感谢。

[谢您的提问。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初步建立覆盖城乡、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康复于一体的中医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中医药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截至2020年底,中医院每千常住人口的床位数已达到0.81张,全国中医总诊疗人数达到10人.58亿人次。二是注重建设中医药服务高地。包括6家中医医院“辅导类”国家医疗中心创建范围,20家中医院纳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范围。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三是注重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3个.中医馆63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9%,乡镇卫生院98%,90%.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4%.5%的村卫生间都有服务中医的能力。四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2021年,30个省(区、市)有827个国家紧密县域医疗社区试点县(市、区),其中68%的试点县(市、区)中医院参与医疗社区,约34%的试点中医院参与医疗社区。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优质中医药总资源仍然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仍然是制约中医药分级诊疗推广的重要因素。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一是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二是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十四五”行动计划加强县中医药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博物馆建设,提高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县中医药医疗机构全面覆盖,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中心。三是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建设中医互联网医院,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建立诊前、诊后线上线下一体化中医药服务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我们觉得中医药的发展更依赖于继承和继承。在继承和继承的同时,否借助现代循证医学的研究和实践模式,创新适合中医特色的循证评价方法,帮助中医药的发展?谢谢你。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大师张伯礼】中医守正与创新一直是两个问题。我记得十多年前,我们的一位老部长提出,“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创新”,实际上是指出这一原则。我们现在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继承。然而,我们在中医药方面有几千年的宝贵经验,其他国家都没有。我们是完整的,有历史文献,有很多经验和处方药。这些都是我们中医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应对包括重大传染病在内的重大疾病的信心。循证医学是一种评价方法,种评价方法。就在昨天,我在天津召开了一次循证医学会议。循证医学于上世纪末传入中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一位教授首先引入中国。2002年,我们在成都召开了第一次与循证中医相关的会议。当时,一位中医老院士议上提出了循证医学“一是学习,二是使用,三是了解局限性”。后来,我补充说,应该建立一种适用于中医辨证论治的评价方法,以循证医学的概念为指导,并向英国考克兰中心反映我的建议,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因此,现在认为用循证的概念来评价个体化诊疗是一种新的思路和趋势。从那以后,中医一直在自觉地应用循证医学的评价和应用。中医循证医学中心成立于2019年,在这方面进行了更有组织的研究。我们以前做过两个结果,也是最近,都是我主持的,印象深刻。首先,我们对40多种具有中医治疗优势的疾病进行了治疗“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对这40种疾病的临床指南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对其进行了优化和评价。合理的诊疗路径为患者更好的医疗保健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本评价中,我们将根据每种优势疾病可能收集到的所有发表的文献进行循证评价,消除那些质量差、影响因素高或质量好的高水平研究,最终制定这条路径,指导治疗。这是我们最近完成的。此外,我们还对中医治疗某一疾病的有效中成药进行了循证评价,并发布了证据指数。今年有两种疾病,一种是心律失常,另一种是心力衰竭。在每种疾病中,循证证据更可靠,证据水平更高,以指导临床更合理的使用。这些工作是循证医学的成就,但循证医学主要针对群体,如何适应个人是现在正在做的工作,国际循证医学组织也在做这项工作,因为21世纪是个性化医学世纪,如何结合循证概念,我们正在探索。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人们可以很容易地享受附近的中医诊疗服务,但在我们的采访中发现,一些基层中医机构的服务能力仍然相对较弱,与人们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我想问的是,在过去的十年里,国家层面出台了哪些政策和措施来改善保障或实现中医机构的发展,下一步是什么?谢谢你。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政治司副司长赵文华]你提出的问题很好。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局与国家卫生委员会同实施了“十二五”以及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十四五”按部署认真组织实施行动计划,巩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一是加强县级中医院的主导作用。支持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约850家,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建设500家,县级中医医院诊疗能力显著提高。截至2020年底,已设立县级中医院1615个县,占全国县级地区86个.32%。二是继续推进中医药博物馆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博物馆建设,提高乡镇卫生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药博物馆)综合服务能力。2012-2022年,中央财政的累计投资支持了30年.建设67万个中医馆。截至2022年底,全国8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80%.14%的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馆。到2022年底,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博物馆基本实现全覆盖。三是加强县级非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科室建设。完善县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服务设施配置,加强中医临床科室建设。截至2020年底,有87年.县级综合医院43%,63%.县级妇幼保健服务机构97%设有中医科,82%.53%的县级综合医院和52%.县级妇幼保健机构82%设有中药房。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办中医。鼓励社会力量在县内设立中医医疗机构,支持老中医诊所,确保社会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和政府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和实践方面享有同等权利。截至2020年底,全国门诊部达到3544个,诊所达到6个.3万个。目前,以县级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中心、村诊所为主体,县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医疗机构为骨干,社会中医医院、中医门诊、诊所补充基层中医服务网络逐步完善。今天,北京丰台浦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红也来找我们。让她做一些补充。谢谢。

[北京市丰台区蒲黄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红]近年来,由于国家基层中医药政策的支持,蒲黄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博物馆的基本条件明显改善,服务能力大大提高。现在,我们的中医博物馆也是人们周围的中医博物馆。患者不仅在中医博物馆看病,还感受到中医文化。同时,通过国家、市(区)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和著名中医周边工程的推广,大力发展中医全科医针药团队的学科建设。目前,中医团队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团队中,我们拥有首都著名的中青年中医和社区经典传承模式。我们的中医医生人数占医院医生总数的50%。我们可以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内外、妇女、儿童、针灸、骨伤、按摩、中医心理、家居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健康管理,以解决辖区内居民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非常感谢。

[健康新闻记者]刚刚发布,余主任提到中医服务提高了人们的成就感和满意度,我认为这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和支持中医工作的重要原因,可以介绍近年来促进中医发展服务人民健康的典型经验和实践?谢谢你。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监督部主任余海洋]地方政策的第一精神一直影响着我国政策的制定。我们上面提到的许多政策文件的起草都来自于当地经验的总结和改进。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重视中医药工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认为有几点值得总结。首先,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了中医药工作的领导机制,建立了省委、省政府等领导机制。例如,建立领导小组,有些被称为部门和局的联席会议机制。许多地方都由领导人亲自部署和推广。大多数省份加强了中医药管理体系的建设,丰富了中医药管理人员,为中医药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二是各地进一步加大了规划支持力度。翻翻这些年“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计划,再看“十二五”在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规划中的中医药,中医药的内容越来越多,甚至成为一个特殊的节日、特殊的章节和更多的项目安排,以及更大的财政支持。三是各地制定落实措施,我前面说过,就不重复了。此外,近年来,中医药健康产业,如医疗保健结合、健康旅游等,都有很多很好的探索。在一些地方,中草药种植和正宗药材发展是扶贫和农村振兴的重要手段。还有一些地方将中医药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相结合,建设博物馆等。有很多值得称赞的经验和实践。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会一一列举。谢谢。

[新华社记者]我的问题是,中医诊所从审批制度改为备案制度,使具有一定技能的民间中医能够依法开展诊疗服务,中医诊所成本低,弥补了医疗条件的不足,更方便为基层患者服务。哪些数据能反映中医诊所备案制度的有效性?还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非常感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政治司副司长赵文华]谢谢。你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正如余主任刚才所说,《中医药法》颁布后,中医诊所由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这是一项非常创新的符合中医法律的制度措施。根据《中医药法》第14条的规定,2017年9月22日,原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第14号令,发布了《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将中医诊所由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中医诊所举办的,应当报当地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中医诊所是直接为群众服务的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对中医诊所进行备案管理,简化了中医诊所的程序,体现了深化改革精神,简化管理、下放管理、优化服务。为配合《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顺利实施,国家卫生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中医诊所基本标准》等相关文件。在医疗机构注册网络管理系统中,增加了中医诊所的记录模块,实现了记录管理的信息操作、异地互联和网络管理,方便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的群众申请和验收。截至2022年6月,全国共有28280家中医诊所备案。下一步,我局将落实国务院关于将诊所设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的全面要求。一是指导地方中医药主管部门落实监督职责,将备案的中医诊所纳入卫生监督,加强事中事后监督,继续推进不良执业记录制度,促进中医诊所标准化发展。二是督促指导地方中医药主管部门定期组织中医诊所负责人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机构感染防治、传染病防治等知识,促进中医诊所依法实践。定期组织执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三是配合国家卫生委员会不断优化诊所备案管理信息系统,解决基层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实时掌握国家中医诊所备案进展和诊所备案信息。谢谢。

[中国社区日报记者]中医药服务一直是“简、便、验、便”特点,围绕中医药服务的四个特点,基层医疗机构近年来采取了哪些实际行动,因时、因地、因人,更有效地为基层人民的健康服务?谢谢你。

感谢您对我们社区卫生的关注。在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先,我们广泛开展各种中医服务技术,以满足患者的不同健康需求,特别是对于社区常见疾病、慢性疾病,我们制定了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同时,我们还创建了中西医结合的社区特色专科门诊,通过全中医结合、全中医特色的诊疗服务患者。2021年,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诊疗人数达到14万余人,占总诊疗人数的30%。二是充分发挥中医服务在家庭医生签约中的作用,开展社区居民全生命周期中医健康管理服务,针对老年人、儿童、孕妇等关键群体的健康需求,根据中医综合观和综合征分化治疗的特点,制定不同群体的中医特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100%的家庭医生团队都配备了中医。同时,我们还将中药饮片、针灸、中医外治等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到家庭上门服务中。目前,从预防、保健、诊疗到康复、养老、安宁疗到康复、养老、安宁治疗的全过程。三是将中医服务充分融入人们的生活。我们将中医博物馆建设成为集文化、生活、体验、诊疗为一体的居民健康生活厅。通过对中医家庭保健人员的培训,我们将教授一些常见的中医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包括拔罐和刮痧。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些中医健康技术俱乐部,如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等,将一些人喜爱、操作简单医适宜技术延伸到人们的生活中,提高居民的中医健康文化素养。通过在社区开展预防工程,包括创建中医健康社区,让更多的居民了解中医,了解中医,使用中医,相信中医,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谢谢。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新冠肺炎疫情让大家对中医有了更深的了解。中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实际效果如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对中医药未来的传承创新发展有什么深远的影响?谢谢你。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大师张伯利]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我们的中医系统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促进中医早期干预、全程使用和全面覆盖。特别是形成“有团队,有机制,有措施,有效”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模式。国家中医药局和卫生委员会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聚集性疫情处置常备工作组,第一时间指导各地聚集性疫情防控中医防疫工作,协调各地区辖区内的中医和中医力量,在指定医院和方舱医院配置中医、中医,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中医药在“防,治,康”参与抗疫并在各个阶段取得成果。应该说叫“场场不落”以今年为例,多地发生聚集性疫情,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大多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自愿接受中医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医抗击疫情效果的专家评估会议,提出中医可以缩短病毒清除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尽快使用中医可以改善轻度和普通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预后,这是一个相对相关的结论。同时,我们通过各种学术会议与世界各地的人民分享了中国的经验,并派出了一些医疗团队提供物质支持,提高了世界各地人民抗击疫情的信心,为促进人类健康社区建设做出了贡献。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与海外进行了50多个视频连接,介绍了中国的抗疫经验,并对一些患者进行了视频咨询。通过这一过程,促进了中医药本身的发展。虽然疫情来得突然,但对促进中医药的作用也很大,包括这一点“有团队,有机制,有措施,有效”我们有以后类似疫情的经验。“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不仅是抗击疫情的亮点,也为未来提供了良好的模式。其次,中医对疾病理论的认识也有所提高。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包括代谢组学手段,我们总结了新冠肺炎病例的特点,包括快速筛选“三药三方”一批方药供临床使用。近两年来,各部委密切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刚才,两位主任谈到要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中心、区域中医药中心和中西医药协调“旗舰”还有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和名医堂。疫情不仅是中医的挑战,也是发展的机遇。要乘势而上,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人们经常可以在网上和电视上看到虚假和非法的中医广告,这对中医的声誉有不良影响。中医药管理局与有关部门合作采取了哪些措施?未来将采取什么措施?非常感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监督司司长余海洋】非常感谢,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虚假非法中医广告不仅损害了中医的形象,扰乱了医疗秩序,也损害了群众的利益。虚假非法中医医疗广告涉及多个环节,表现形式多样,出现在多个平台上,需要多部门联动和综合治理。近年来,我们专注于这些方面的一些工作。首先,在国务院市场监督部门建立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中,每年都要对虚假非法中医药广告进行整改,打击以中医药名义开展活动。二是加强积极宣传引导。现在,通过制作一些短视频,在不同的平台上播放,我们可以家筛选虚假的非法广告,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三是加强广告监控。我们还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及时移交问题。每年,我们都会向国务院市场监管部门移交一些虚假的非法中医广告线索,请他们核实和处理。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发布虚假非法医疗广告的中医医疗机构的监督和调查。四是近年来,我们通过了“保健”百日市场混乱行动,包括正在进行的医疗混乱治理等专项行动,应该说对一些典型、重大案件进行了调查和处罚,发挥了很强的威慑作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严厉打击虚假非法中医药广告,有效保护和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中西医结合和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使中西医优势互补,服务人民健康。近年来,我国如何推进和完善中西医结合体系?非常感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政治司副司长赵文华]您提出的问题尤为重要。中西医并重是的卫生政策之一,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显著特点和独特优势。在完善中西医结合体系方面,我们主要有以下工作。一是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创新。制定并发布并推动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促进中西医药协调发展的意见》,完善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的中西医结合相关制度。同时,新修订的《医师法》规定,中西医结合医师可以在医疗机构、中西医结合科或者其他临床科室按照注册类别执业。支持中西医联合诊疗,逐步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鼓励中西医合作在科室、医院和医疗协会内部进行。将中西医结合工作成果纳入医院等级考核和绩效考核。对医院临床医师进行中医专业知识轮训,具备本科专业领域常规中医诊疗能力。二是完善中西医合作疫病防治机制。刚才,张院士就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非常到位的作用,中医防控措施全面融入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建立国家中医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防治骨干人才库,建设国家中医疫情防治和应急医疗救援队伍。加强中医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治理论技术和相关现代医学技术培训。三是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从2021年起,将中医药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和毕业实习。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可以参加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和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试点开展。临床、口腔、公共卫生医师接受必要的中医继续教育。研究实施西医学习中医重大专项。四是搭建中西医结合的重大平台。提高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水平“旗舰”医院和“旗舰”开展中西医结合学科(专科)建设。中西医联合攻关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逐步建立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选择优势病目录。开展试点示范,努力在5年内形成约100个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谢谢。

[主持人国家卫生委员会发言人、宣传部副主任胡强强]谢谢,现场提问环节到此为止。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广泛智慧,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注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四位嘉宾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医药政策体系的完善和相关服务能力的提高,并回答了记者和朋友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关注“一切都是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本主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为止。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