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量贩”企业落户京城:业态出彩前途未卜

时间
2004-04-02

3月23日,号称北京首家“药品量贩”企业的京都医药药品批发超市在右安门外释迦寺正式开业。该超市内所有批发药品开架式摆放,开创了北京药品流通的新模式,一时引得业界关注:这种据称已在天津、南京等地取得成功的模式,能否在皇城根下落地生根呢?

利润明示 概不赊账

在京都医药药品批发超市开业的那天,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坐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从石景山专程赶来。该超市经理包大庆谈到,他遇到许多消费者,特别关心药品价格,一听说哪有便宜的药就跑到哪看看。不过,“京都”现在的业务客户仅是药店、诊所等。

记者在现场就看到一些采购者,手拿一两“条”药品(这里的药品都是中包装,一些生产厂家的药品即便没有中包装,也被“京都”用塑封打成10盒、20盒的中包装)。

据介绍,该超市占地1.3万平方米,经营面积3000平方米,经营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计生用品、消毒用品5400多种。在这里所有商品实行开架式摆放,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同种药品摆放在一起,消费者可以对药品从包装、规格、价格、品牌等方面进行直观的比较;药品价签上标明了批发价、零售价,消费者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种药品的利润率。比如银杏叶片,记者在一列货架上就看到:深圳海王药业生产的18×2板装,批发价20.50元,零售价28.89元;广西金嗓子药业生产的24片装,批发价4.77元,零售价18.80元……

有意思的是,记者在这里还看到了同仁堂专区,面积大约有100平方米。京都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乐兵告诉记者,他们不但设立药品生产厂家专柜,在一进超市的地方还将设立100多平方米的药品生产厂家展示区,预计一周安排10个厂家,力图成为一个全面展示药品生产厂家品牌形象的平台。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与以往药品经营常见的赊账行为不同,“京都”只采用现款采购、现金结账的方式交易。李乐兵解释,他们希望以此摆脱“连环债”的怪圈。据他透露,北京去年药品销售收入为230亿元,而现金流仅为70亿元,大大限制了药品批发企业的实际收益,“京都”公司去年也有400万货款被拖欠。

开架优势 有人质疑

北京丰科城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牛正乾认为,由于客户群不一致,“京都”不会对丰科城的批发业绩产生大的影响。他说,超市型批发是一种好的模式,消费者能得到更多的服务,但将库房存放的药品摆上开放式的柜台,实行超市性经营,将使成本提高,他们在价格上将很难有竞争力,对大的批发客户没有什么吸引力,可能会容易吸引一些个体诊所、单体药店等中小客户。

经营超市型药品批发,不但增加了空间、人员等各项成本,还要承担商品丢失的损失。但李乐兵不以为然,他说,我们有能力消化这部分增加的成本——充足的客流带来的收益能抵消额外的支出。包大庆表示,“现在我们的客流还不大,以后人多起来,每个柜台我们都要增加人员。我们这是批发,一般超市的那套消磁防盗系统不太适合。”

北京一家小型连锁药店的经理告诉记者,“我们最关心药品批发的价格,药品是否开架式摆放无所谓,反正我们对药品熟悉得很。如果现金采购的价格和延迟付款拿到的价格相差不多的话,肯定选择延迟付款。我们总是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延迟付款是很多企业喜欢的一种支付方式。”

看来,“京都”最能吸引的是那些对药品包装、价格、规格、品牌,特别是利润率缺乏全面了解的普通消费者和小客户。不过,即便这样的客户定位也并非没有竞争对手。北京京兴隆药品批发公司负责人就宣称,“只要有钱赚,小客户我们一样争取。”

虽然竞争激烈,市场蛋糕有限,京都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仍计划在北京再开一两家这样的药品批发超市,更打算将批发客户拓展到普通消费者。李乐兵表示,由于目前没有拿到零售许可证,药品超市暂时还不能面向个人消费者服务,但他有信心在一年之内拿到零售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