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以产品为导向并购案:原研照亮资本河流

时间
2004-05-26

据PWC咨询公司统计,2001年全球制药业并购金额达610亿美元,涉及到334家医药、生物技术类公司,比2000年增长了近1倍,而且该数字还不包括“葛兰素”与“史克公司”760亿美元的并购金额。

业内人士认为,跨国药企系列并购案的深层原因是,新药研发日益困难。2004年5月23日,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总裁刘贞贤在第七届北京科博会上表示,药品创新的过程既漫长又具风险:每10000个化合物中只有250例可以进入临床前试验,而它们当中仅有5例能有幸进入临床试验,最终只有1例成为新药投入市场,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0~15年。而3个新药上市后,又只有1个能收回成本。

研发成本的飙升要求企业投入提高:每个新化学单体的研发成本从1987年的3.18亿美元上涨到2002年的8.8亿美元;平均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从1990年的14%上涨到2001年的17%。

但是,“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新药专利保护期只有20年的时间。其中10年以上的时间用于研究和临床实验,两年时间用于市场推广,真正赚钱的时间也就7~8年。

一边是庞大的研发费用与数不清的风险,一边是蕴藏巨额利润的独家专利药品,孰重孰轻,跨国药企的巨头们在不住地掂量着……

全球第一的犀利眼光

[纽约,2003年4月16日]今天,全球两家增长速度最快和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辉瑞和法玛西亚的业务正式合并。新辉瑞公司将成为全球领先的以研究为基础的制药公司。这项合并将扩大辉瑞在全球制药业的领导地位、巩固其产品的基础并增强其研发能力。

发生在一年前的这条“旧闻”至今依然被各种媒体津津乐道——以600亿美元的代价获得“狮子”与“老虎”的联盟。根据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股票的市场价值,辉瑞是全球第三大公司,制药业全球第一。

“每天,我们估计全球有将近4,000万患者使用辉瑞的药品。我们新辉瑞公司是研究、开发、推广创新药品和医疗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而这些新药是改善全球公共卫生和解决尚未满足的医学需求的关键”,辉瑞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金龙博士自豪地说。

马金龙博士敢如此“自吹自擂”,得意于他手下的辉瑞全球研发集团。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私营生物制药机构,在其200余个开发阶段的项目中,包括超过100个新的分子实体及100多个对现已上市药物的新适应症和新剂型的开发项目。在2001~2006年的5年时间里,辉瑞公司预计提交20个新药进行报批。在早期研究阶段,辉瑞同时拥有400多个项目,它们构成了业内最大的化合物资料库。这一世界范围的研发机构确保辉瑞能够在未来十年的时间里保持发展势头。

在研发领域,谁能像辉瑞一样语惊四座?在资本市场,谁又能像辉瑞一样挥金如土?

1996年,辉瑞和华纳兰伯特达成900亿美元并购协议,目的也是创建一个全球发展最快的巨型制药公司,以继续保持在心血管疾病、降脂类、中枢神经系统和感染性疾病治疗领域的领导地位。这也是当时最大的并购案。

华纳兰伯特公司有个最珍爱的“宝贝”,叫立普妥(通用名阿托伐他汀),是1997年上市的新药,这种降低胆固醇药以其巨大的潜在市场、卓越的临床表现,以及合作伙伴辉瑞良好的营销策略,上市后所向披靡,两家合作也因此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而立普妥以后发展——2003年销售额达到92.3亿美元、居全球药品销售第一位——的事实已经证明,辉瑞并购的眼光是多么犀利。

为什么并购?毕竟这是需要花费大量整合成本的买卖。“与法玛西亚合并后,我们汇集了两个公司发展良好又互为补充的产品组合。”辉瑞公司执行副总裁兼辉瑞全球药品集团总裁KarenKaten女士说。何况,此时,法玛西亚公司手里正握着等待注册批准的三个产品:得妥、西乐葆和Inspra,滚滚财源正奔涌而来。

如今,合并后的新辉瑞的创新药品组合涵盖了众多的疾病治疗领域,包括肿瘤、癫痫症、抑郁症、关节炎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其中有14种在各自的治疗领域中是排名第一的治疗药物,这远远超过其他药业公司。

诺华并购的欢乐之舞

与辉瑞异曲同工的是,诺华公司历年来的并购案也是为产品而来,为快速地增加研发实力而来。

今年4月,诺华公司总裁魏思乐博士以最多投票数被《金融时报》评选为“过去25年里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这与诺华公司实行并购战略,并在最近几年里所获得的成就密不可分。“自1996年汽巴嘉基和山德士合并成立诺华后,魏思乐博士一直是公司发展的推动力。”

在此之前的2月25日,诺华中国区总裁刘保罗先生对外宣布,2003年诺华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增长13.8%,达到人民币11.4亿元。专利药品的卓越表现是诺华中国2003年销售增长的驱动力。

刘保罗表示,基于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公司战略,诺华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所有业务领域都获得了市场份额的增长,在全球制药业中名列第五。在美国波士顿剑桥新建的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正按既定部署稳健推进。新药开发项目增加到79个,其中64个处于开发后期和注册阶段,这是公司未来持续增长的保证。

其实,在诺华公司近年并购历程中人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产品扩张路线图:

2000年,诺华非专利药品部进行了一连串的收购活动,包括:德国的Grandis公司,澳大利亚的SBPA公司,BASF公司的欧洲非专利药品业务,和施贵宝公司在美国的Apothecon非专利药品业务;同年,收购阿根廷的LabincaS.A.公司。

2002年11月21日,收购了斯洛文尼亚的莱柯公司,加强了非专利药品的组合。这是自汽巴公司和山德士公司于1996年合并为诺华公司以来最大的收购案。

2003年3月26日,收购了位于美国麻省剑桥的Idenix公司51%的控股,这使其快速进入抗病毒药品的领域;12月11日,山德士公司(诺华非专利药品部)购买了西班牙的Amifarma公司。该收购加强了诺华在无菌、注射抗生素原料领域的业务。

2004年2月17日,完成了对美赞臣全球成人医学营养业务的收购,加强了居全球第二的诺华医学营养业务。

携手共进的称雄之路

其实,通过并购加强研发实力,扩展产品领域已成为全球制药业发展的共同追求。

——1999年由瑞典的阿斯特拉公司和英国的捷利康合并产生制药巨头阿斯利康公司。阿斯特拉在呼吸、消化和心血管等领域有着许多优秀的产品,如治疗酸相关疾病的第一个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以及治疗高血压的波依定、倍他乐克等。而捷利康则在麻醉药和抗肿瘤药物领域有着很好的声誉,其拳头产品得普利麻被誉为开创麻醉新纪元的静脉麻醉剂。新的阿斯利康公司,新公司的总部设在英国,研发中心设在瑞典。通过合并,新的更大的研发平台增加了研发投入,为强势后续产品线提供了保证,同时双方整合了遍布全球的营销资源,建立起了更能够针对现有和后续产品的专业营销队伍。从产品涉及的领域来说,双方的优势互补,扩大和提升了新公司在心血管、消化和呼吸领域的产品覆盖范围和形象,同时也为继续保持其在肿瘤和麻醉等特殊领域中的主导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葛兰素威康和史克必成于2000年底的强强联合,使得葛兰素史克公司的产品几乎涉及到了每个领域。

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公共事物总监李恒曾对记者开玩笑说:“你如果问我们有哪个领域的产品,还不如问我们没有哪个领域的产品,这样我也许好回答一些。”通过合并,葛兰素史克公司可以自豪地对外宣称:公司在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和胃肠道/代谢四大医疗领域代表当今世界的最高水平,在疫苗领域也雄居行业榜首。此外,在消费保健领域也居世界领先地位,主要产品包括非处方药、口腔护理品和营养保健饮料。

以产品为导向的并购,随着跨国药企在华的迅速发展,使中国患者早日享受到新药治疗的梦想成真。目前,辉瑞公司将中国市场纳入全球市场的范畴中,让中国患者与全球其他国家患者一样同步受益,更快地分享辉瑞最新的创新药品。“辉瑞已将在全球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治疗高血压的络活喜、治疗高血脂的立普妥等7个最新处方药投放到中国市场。”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的相关数据显示,与欧美市场相比较,新药在中国上市的时间差,已由以前的3~5年缩短为1年左右。现在中国患者已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葛兰素史克最新的药品,如治疗乙型肝炎的贺普丁和治疗糖尿病的文迪雅。

长长的并购名单中,众多的专利产品与品牌在优良的生产与销售中及时患者解除疾病的痛苦;而跨国药企飞速发展的业绩也再次证明,以产品为主线的并购策略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