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年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增势不可挡隐忧待解除

时间
2004-06-11

发展呈五大趋势

纵观1998年~2003年五年来的总体趋势,医药行业一直是在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五年间产品销售收入的年平均递增幅度为18.4%,实现利润年平均递增幅为28.8%。从今年一季度的产销统计分析,医药产业2004年仍将是一个丰收年。

——增长势头不可挡。国民经济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是医药生产增长的大环境,尽管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今年国民经济将保持7%这个适中水平,但是今年一季度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又比去年增长了17.7%,利润增长了44.2%。在2003年高增长的基点上,全口径对外贸易进出口金额一季度又增长38%,其中出口增长34%。在这样强劲的增长势头带动下,医药销售收入一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长16.7%,预计到年末会增长18%~19%左右。一季度医药生产实现利润增长19.8%。预计今年会有两个突破:医药进出口金额将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工业生产利润也将首次突破300亿人民币。

——两极分化日趋明显。在持续增长的大好形势下,医药产业两极分化日趋明显,生产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据对国内前60位医药企业的统计,它们的销售收入占全国医药销售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1995年为19.7%,2003年为32.9%。少数优势大企业和企业集团越来越强有力地左右着全国市场,江苏、浙江、山东、广东、上海、河北六省市的医药产品销售收入已占全国总销售收入的52%,江苏、浙江、北京、河北、广东、山东、上海七省市实现的利润已占全国总利润的60%。中国医药新一轮发展机遇更多地青睐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更是遥遥领先。就子行业而言,中药行业发展趋势受阻,2004年一季度中药生产呈现产量负增长,与化学药品一季度产量增长19.8%形成明显反差。

东西部差距拉大,工业与商业差距拉大,化学药品与中药差距拉大,强势企业与弱势企业差距拉大,这就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2004年。

——重组做强,大势所趋。重组做强是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6000多家制药企业的必然选择。医药行业一批目光深邃的先导企业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它们根据各自的发展需要寻找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的对象,抢占优质资源,如中国华源、复星实业、上实集团、东盛科技、健康元药业等企业。预计今年下半年及今后几年中,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行业结构的调整,一大批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大公司、大集团将脱颖而出,它们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实现超常规的资源聚焦,并通过整合促进产业跨越式发展,进而实现资产增值。

——出口形势堪忧。2004年最值得忧虑的问题之一是出口。2003年医药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24.4%,其中12月份增长34.82%。进入2004年,由于兑现入世承诺,我国进一步降低了进口关税,大部分医药产品进口关税在4%~6%左右,另外,国家又调低了出口退税率约3个百分点。这些措施都直接影响了出口而促进了进口。全国全口径工业一季度出口在增长34%的大好形势下,却出现84亿美元逆差,而去年医药进口贸易仅有1.16亿美元顺差,由此来看,今年极有可能出现逆差。

这个动向给今年的市场会带来新的压力,给已经严重供过于求、恶性降价竞争的市场增加更多的麻烦。所以,努力增加出口及落实十六大提出的“走出去”战略,努力实现在发达国家的本土化生产是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战略措施。

——原材料涨价影响不小。今年以来,与农产品密切相关的药用原料和辅料大部分价格上涨,如冰醋酸、丙酮、乙醇、葡糖淀粉、棉花等,涨幅在15%~40%左右,直接影响化学原料药特别是抗生素及卫生材料的生产。再加上缺煤、缺水、缺电,企业开工率将更低,钢材、水泥、玻璃等价格也都大幅上升,整个医药行业都会受到影响。

对策应有的放矢

除去上述产销因素的影响外,还有让医药企业苦不堪言的招标购药、屡禁不止的医药购销活动中的不正之风、分也分不开的“医药分业”、GMP改造后扩大产能的忧虑等问题,都是压在医药企业的心头之痛。怎么办?笔者提出四条对策建议。

1、加快改制步伐

首要的改制任务是实现产权多元化。要改变国有独资的惰性和低效率,积极吸纳非国有资本参资入股,包括经营者持股,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制度。其次要改革用工与分配制度,用市场经济的理念和制度去激励人、约束人,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能。

2、抓住重点

当前医药行业的发展有三大任务:一是大力发展非专利药;二是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三是加快流通改革。这三大任务是代表着行业发展方向的重点工作,必须紧紧抓住。

3、积极解决GMP改造的隐忧

全行业GMP改造投资将接近千亿元,改造后加工能力过剩将更加严重,怎么办?笔者建议:(1)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要通过GMP认证,实在难以为继的企业不如转谋它业;(2)联大靠强、资源聚焦(产品聚焦、剂型聚焦、品牌聚焦等等)、规模生产,借助强势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在重组中求生存;(3)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外企业来华转移生产,争取为国内同行委托加工,争取为商业企业和医院制剂的代加工生产。笔者认为,应放开对科研单位新药成果产业化的限制,放开对新药证书持有单位委托加工的限制,以抑制重复建设和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生产能力,缓解GMP改造后产能严重过剩的压力。

4、三项改革同步推进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同步推进,是国务院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尽管几年来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目前还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我们。三项改革为什么这么难?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三项改革不同步。具体地说,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进展较快,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表面措施多,机制创新少,在“以药养医”、“补偿机制”、“公益性与经营性分开”等关键问题中未有突破,因而制约了其它改革。所以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加快卫生体制改革,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等核心问题上有所突破。(作者系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执行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