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频出台专家认为对我国药品市场影响深远

时间
2004-07-15

据新华社电 近段时间以来,药品市场新政策频出。专家认为,政策变化将对药品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药品降价将成为常态

6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文降低24种抗感染类药品零售价格。由于抗感染药是市场份额和消费数量金额最大的种类,此举将对减轻患者药费负担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此次降价药品包括阿莫西林等共24个品种,4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30%,最高降幅达到56%,降价金额约35亿元。

降价产品生产企业毛利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医药流通体制的问题,导致了药价高企。此次发改委决定大幅度降低这些品种的最高零售价格,对于医药流通企业影响较大,其利润空间将受到进一步压缩。虽然目前对于医药生产企业来说影响较小,但是随着药品平均价格水平的降低,医药生产企业的盈利仍会受到负面影响。特别需要注意是,最近几年政府有关部门已连续几次调低一些药品的零售价格。由此可以看出,药品价格的逐步下降是基本趋势。

限售令挤压流通企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从今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抗真菌药物。

抗生素生产成本十分低廉,并且在过去5-6年里,国际抗生素原料药市场价格一直在不断下降。但抗生素市场价格仍相对较高,特别是医院中药品价格更高。由于高额利润的吸引,抗生素在药店的份额约不断攀升,平均占到销售额的25%左右。虽然近期部分抗生素零售价格有所下降,但是药店中销售的抗生素实际利润是其他药物的几倍,因而其份额仍有上升趋势。随着限售令的实施,医药流通和一些生产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GMP认证减少恶性竞争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截至7月1日,全国有1970家药品生产企业和884家药品生产车间因未通过药品GMP认证而停止生产。到目前为止,全国累计有3101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占全国药品生产企业的60%。

资料显示,通过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虽然只占到全部药品生产企业的60%,但却占据了国内药品市场近90%的份额,生产的药品涵盖了所有临床常用品种,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而面临停产的企业大部分实际已经停产,正在生产的产量也很低,所生产的药品基本没有什么急症用药和独家品种。通过实施GMP认证,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了,减少了一些恶性竞争,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非常有利。

从市场影响分析,这些企业的停产并不会影响目前药品市场产品价格,而从长期看,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通过扩大产能和严格质量管理药品价格不仅不会上涨,反而有下调的余地。

出口退税下调影响原料药利润

从今年起,降低我国医药出口产品退税率的相关政策开始实行,目前增值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的西药制剂以及退税率为17%的医疗仪器器械退税政策保持不变;西药原料药退税率由15%-17%下降到13%,其中紫杉醇原料药的退税率由原来的17%降为0。由于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的出口大国,每年的出口金额占到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因此这一政策对以出口为主要渠道的原料药生产企业来说,负面的影响相对较大。原料药行业在面临降低退税率、生产成本高企和国内竞争加剧的多重压力下,行业平均盈利水平无疑将会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