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医药商业统计年报揭晓:利润空间下降

时间
2004-07-28

日前,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对2003年度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医药商业统计年报进行了汇总分析,并公布了汇编结果。结果显示,去年在国家宏观经济全面向好的情况下,医药行业加大改革力度,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全年医药商业购销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速度。

购销稳步回升 亏损依然严重

消费需求活跃,医药商业购销稳步回升。据统计,2003年七大类医药商品购进总值为2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8.18%。其中药品类为135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3%;中成药类为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8%;医疗器械类为54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全年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值为2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9%,纯销售为1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1%。从分类情况看,药品类总销售为1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3%,纯销售为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4%;中成药类总销售为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9%,纯销售为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9.83%;医疗器械类总销售为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纯销售为38亿元,比上年增长26.61%;化学试剂类、玻璃仪器类总销、纯销均比上年呈现一定的降幅;中药材类总销、纯销则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全国医药市场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差距明显。据统计,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销售额居前六位的地区依次为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山东,其销售合计占全国销售比重的56.30%(详见附表一)。

表一2003年全国30个省市区类值合计销售金额排序表单位:万元

序号 地区 总销售 序号 地区 总销售
全国总计 22267128
1 广东省 3223196 16 陕西省 407910
2 上海市 2586630 17 山西省 369681
3 浙江省 2190623 18 广西区 345285
4 江苏省 1670579 19 江西省 314242
5 北京市 1642489 20 黑龙江省 296886
6 山东省 1222215 21 云南省 289578
7 安徽省 1086955 22 新疆区 276260
8 湖北省 916451 23 海南省 257509
9 湖南省 759973 24 吉林省 251261
10 重庆市 673953 25 四川省 220116
11 河北省 603609 26 甘肃省 136072
12 辽宁省 598062 27 贵州省 92111
13 福建省 595713 28 内蒙区 72773
14 天津市 581508 29 宁夏区 62716
15 河南省 481325 30 青海省 41447

亏损依然严重。2003年,医药商业销售增幅虽创历史新高,但全国18个省市利润汇总性亏损,亏损额达4.4亿元,行业利润率仅为0.74%,费用率高达8.75%。从企业层面来看,468家重点企业中,共有127家亏损,亏损面为26.13%,亏损额达3.36亿元。反映出医药商业利润空间进一步下降,降费增效任务依旧突出。

改革不断深化 市场变数增加

1.企业购并、重组加快了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步伐。2003年购并、重组成为医药流通领域的重头戏,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相继加快了购并重组步伐,促进了医药流通体制的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了医药流通领域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控制力和经济效益。民营企业在医药流通体制改革中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流通领域一支重要的生命军。如湖北九洲通、上海复星实业、深圳海王星辰、安徽仁济等。

2.行业销售的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显著提高。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兼并、联合、重组、整合现有药业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超常规发展,逐步改变医药商业多、小、散、乱的现状。据统计,2003年医药商业468家重点企业(销售额5000万以上),商品销售收入净额为1432.26亿元,占全行业的80%,其中排名前1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合计为370.97亿元,占行业的20.62%,占重点企业的25.90%;468家企业利润总额为15.62亿元,其中前10位利润合计为6.92亿元,占行业利润的52.15%,占重点企业的44.30%。反映了企业经营的差异,同时显示出行业效益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行业规模效益优势进一步凸现(详见附表二、表三)。

表二:2003年全国重点医药商业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前十名排序表

位序 企业名称 位序 企业名称
1 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6 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公司
2 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7 重庆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
3 广州医药有限公司 8 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4 南京医药股份(合并) 9 浙江英特药业责任有限公司
5 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0 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

表三:2003年全国重点医药商业企业利润总额前十名排序表

位序 企业名称 位序 企业名称
1 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6 海南力强医药有限公司
2 广州医药有限公司 7 南京医药股份(合并)
3 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 8 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公司
4 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9 南京华东医药
5 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0 海南洋浦海悦药业有限公司

3.医药零售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但竞争加剧。2003年,医药零售市场保持了畅旺的发展势头,销售规模达400亿元,其增幅稳定在15%左右。随着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跨地区连锁经营管理办法的逐步实施,为更好地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开放药品分销服务领域的需要,许多企业积极投身到医药零售业中,连锁药店成为医药流通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业态。

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连锁药店分会统计,2003年,全国药品零售连锁销售前100强企业的销售总额为194.22亿元,其中前10位企业销售合计为69.57亿元,占销售百强企业的35.82%。非典期间,零售药店中相关药品、器械、卫生材料及消毒卫生清洁剂的热销,成为拉动医药商业销售呈现快速增长的又一动因。

4.农村消费市场逐渐成为医药经济新的增长点。据统计,2003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中,对农村销售额为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左右。从销售比重来看,农村销售仅占全国医药销售总额的8%左右。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进一步改善、消费质量的继续提高,特别是国家两网建设试点、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进,农村市场的开拓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启动内需,寻求医药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争之地。

5.药品消费结构继续呈现多层次的变化趋势。随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医药分业试点工作的不断完善,一些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国产普药及新药仍将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OTC药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用于治疗、预防新的传染病、常见流行病药物、消毒品、保健药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同时,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天然药物、海洋药物成为挑战常规化学药物的新品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6.药品降价政策及招标采购对企业的影响更突出。受国家对药品价格调控力度加大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影响,企业盈利空间不断下降。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组织的全国30个主要城市化学药品零售物价指数测算结果显示,药品价格已连续几年呈下降态势,2003年药价总指数为97.54,比上年又下降2.64个百分点,各类指数均呈现一定的降幅。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内的甲、乙类药品调价方案已全部出台,平均降幅达15%~20%,自2001年以来累计降价金额达300亿元。此外,近年来药品招标采购范围覆盖了医保目录中所有西药、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使用量较大的全部抗微生物类、心脑血管类、抗肿瘤类、消化系统类西药以及医用生物制品,医药商业的毛利率大幅下降。

7.GSP认证工作提速,促进医药流通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2224家药品经营企业通过了GSP认证。随着认证期限的临近,各项工作明显提速。GSP作为医药流通企业新的法定市场准入条件和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推动和促进了医药流通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及现代物流建设,提高了医药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素质,同时为医药流通企业的进一步购并、重组奠定了基础。

8.外资进入中国药品分销市场,医药流通领域同外商合作的序幕已悄然拉开。去年,中国新兴集团与瑞士裕利医药控股有限公司合资的“永裕新兴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药品分销领域开放后境外资本的首次实质性介入。合资项目以双方目前的经营范围为基础,并不断引进和开发新的品种,同时引进裕利先进的营销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其广泛的销售网络组织国内的产品出口,兴建现代化配送中心,其目标是力争在三、五年内进入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前10名,做国际化、现代化、专业化的医药商业公司。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流通企业也在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商议合作事宜。可以预见,随着开放医药分销服务领域最后时限的临近,外资进入中国医药流通领域的步伐还将加快。

把握未来趋势 积极应对挑战

1.在变局中寻机遇求发展。中国入世引发了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局,国外资本和企业进入中国药品分销市场与之竞争;经济全球化及产业结构调整引发了企业成长方式的变革;“三项制度”改革的深化引发了企业命运的变迁;GMP、GSP认证的提速,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的实施给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药品招标采购和降价也给企业带来了双重压力。医药资本结构、体制、市场格局、营销模式、工商卫关系都将在变局中寻求新的突破。因此,企业只有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探索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和模式,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同时进行,才能在变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2.医药流通领域改革仍需提速,提升整个行业素质尤为重要。目前医药流通领域已经出现新的竞争态势,因此医药商业企业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进行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的创新,建立能够适应开放和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根据买方市场的特点,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加快经营结构的调整,要抓好品种、网络、服务,增强市场控制力,扩大企业市场活动空间;要通过资本运营策略,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加快医药商业企业的优胜劣汰步伐;要推进国有医药商业企业股权多元化,建立真正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3.医药市场总体需求在调整完善中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1世纪,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到来,人们珍爱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越来越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提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完善,农村“两网”建设和医疗卫生基础建设的加强,以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为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市场契机。企业应根据卫生资源的重新配置、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变化,确定品种供应和营销策略。要瞄准OTC市场、农村市场和社区卫生服务这些阵地,加快开发新的市场领域,扩充网络、扩大市场可供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以拓展企业经济增长的空间。

4.国家相关宏观政策导向对企业的影响进一步显现。企业在今后一段时间仍将面临药品招标采购、药品降价、GSP认证提速等一些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企业必须在市场利润逐步萎缩的情况下,迅速完成经营方式及经营理念的转变,顺应市场趋势的变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综上所述,医药流通领域将在变局中加快发展,而有序、有效的市场竞争将会促进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推动医药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