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医药行业分析及下半年走势预测:总体向好

时间
2004-08-20

今年上半年,国家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总体运行保持了9.7%的增速,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初步抑制,整体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总体趋好的影响,医药经济总体运行呈现出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商业销售稳中趋活、进出口增势平稳、效益水平稳中趋降的发展态势。

医药经济总体向好

医药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据统计,1~6月份,全国医药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62.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36%;医药工业新产品产值完成2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5%。今年以来,医药工业发展的基本格局未出现异常变化,持续增长仍是主基调,但增幅有所趋缓。

从行业分类情况看,对行业产值增长贡献度最大的仍然是化学制药行业,其次是中药、生物制药业和医疗器械制造业。

医药工业产销衔接状况有所改善。1~6月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624.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41%,医药工业产销率为93.16%,虽仍低于全国工业平均产销率水平,但比上年有所改善。今年以来,医药工业产销率仍在较低水平线徘徊,反映了医药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仍需引起高度关注。

医药工业效益水平稳中趋降。据统计,1~6月份,医药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17.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8%;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41.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3%;工业销售利润率为8.71%。从行业实现效益的整体情况看,盈利水平虽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增幅趋弱,尤其以利润增幅回落较为明显。

进出口总额保持了一定增长。据海关统计,1~6月医药行业进出口总额完成51.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17%。其中出口26.7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24%;进口24.3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0%。据悉,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加快、关税下调和配额进一步扩大,带动了先进技术设备和短缺原材料进口需求的上升。同时诸多利好政策推动了出口的增长。

医药商业购销稳步增长。据统计,上半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购进总值为980.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5%。其中药品类购进为717.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9%;中成药类购进为188.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16%;医疗器械类购进为17.3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21%。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值为1098.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9%;纯销售为637.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3%,其中药品类总销为795.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9%;纯销售为461.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8%;中成药类总销售为209.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5%,纯销售为117.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3%;医疗器械类总销售为20.8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12%,纯销售为13.1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67%。

从地区分布看,销售额居前6位的地区依次为上海、广东、浙江、北京、江苏、山东6省(市),销售总额占全国销售比重的55.05%。

医药商业效益水平持续走低。据统计,2003年全国18个省市汇总性亏损,行业利润率仅为0.74%,费用率为8.75%。从企业层面来看,468家重点企业中,共有127家亏损,亏损面为26.13%,亏损额达3.36亿元。上半年,医药商业购销总体态势虽呈现增长,但行业效益水平增长并未同步。受药品降价、招标采购政策的推行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下降,一些重点城市的应收账款增幅上升,费用加大,毛利率、利润率下降,反映了行业效益水平改善不大且继续走低的状况。

市场变化特点纷呈

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持续趋好的大环境下,加上近年医药行业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医药经济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今年以来,各地医药企业紧紧围绕改革与发展两大目标,不断加快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重组步伐,市场机制调整作用的进一步增强,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今年上半年,医药经济在去年较高增幅的基础上延续了增长态势,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行业生产销售的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进一步凸现。据统计,2003年医药行业前100位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40.4%,实现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55.8%,前100位重点医药商业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占全行业的52.92%,前10位重点商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52.15%。今年上半年,行业规模效益优势进一步凸现,且向优势企业集中。

(2)企业购并、重组加快了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步伐。购并、重组成为2004年医药流通领域的重头戏,市场竞争“白热化”,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相继加快了购并、重组步伐,促进了医药流通体制的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了医药流通领域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控制力和经济效益。民营企业在医药流通体制改革中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流通领域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3)医药零售市场竞争加剧。2003年,医药零售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销售规模达400亿元,其增幅稳定在15%左右。今年上半年,零售市场依旧保持了增长态势,但幅度有所减缓。平价药店的冲击、抗菌素无方限售以及GSP认证的提速,加剧了零售市场的竞争。此外,今年没有暴发重大疫情,相关药械销售缺乏市场拉动,也是零售板块销售下滑的原因之一。2004年是医药零售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一年,一是各种资本加速进入医药零售业;二是各种零售业态纷纷登场;三是价格大战此起彼伏;四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营销管理模式,整合现有零售企业。这一切促成了医药零售业重新洗牌的新格局。而惟有注重品牌、管理、深度服务的理性市场竞争和差异化经营,才是医药零售业赢得市场空间、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4)企业盈利空间不断下降。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组织的全国30个主要城市化学药品零售物价指数测算结果显示,药品价格已连续几年呈下降态势,2003年药价总指数为97.54,比上年又下降2.64个百分点。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内的甲、乙类药品调价方案已全部出台,平均降幅达15%~20%。今年6月初,国家再次大幅降低24个品种、400多个剂型、规格抗感染类药品的最高零售价,至此,自2001年以来,累计降价金额达300亿元。

(5)GSP认证工作提速,促进了医药流通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GSP作为医药流通企业新的法定市场准入条件和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推动和促进了医药流通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及现代物流建设,提高了医药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素质,同时为医药流通企业的进一步购并、重组奠定了基础。实施GSP认证成为医药流通企业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6030家批发企业、9729家零售企业通过了GSP认证。

(6)医药现代物流和配送中心建设成为新的热点。医药营销模式的改革,GSP认证的倒计时,企业降费增效目标的进一步凸现,促进了医药现代物流和配送中心建设的加快。国家贴息贷款支持的医药物流项目,有的已在试运行中,有的正处于建设调试阶段,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已成为行业现代物流建设的领军人。与此同时,医药第三方物流在杭州、海南等地已经出现,为行业及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7)医药流通领域中外合作的序幕悄然拉开,外资进入中国药品分销市场的步伐正在提速。据悉,国家正式批准的首家医药流通合资企业中国永裕新兴医药有限公司在我国全面放开医药分销服务前一年,即2003年底正式挂牌,标志着外商提前进入医药流通领域。此外,一些有代表性的流通企业及在医药连锁中初具规模的企业正在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并成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目标。随着开放医药分销服务领域最后时限的临近,外资进入中国医药流通领域的步伐还将加快。

下半年仍可谨慎乐观

下半年,宏观经济将继续呈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格局,为推动和促进医药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机遇。预计2004全年医药行业各项指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2004年是“三项制度”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的一年。对医药商业企业来讲也是改革力度最大,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最多的一年,企业一方面面临全面开放药品分销的挑战;另一方面,“三项制度”改革的深化引发了企业命运的变迁,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医药资本结构、体制、市场格局、营销模式、工、商、卫关系都在变局中寻求新的突破。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是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分析宏观环境及各种医药改革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正确把握市场脉搏及发展方向,重新选准在市场中的定位。

医药商业已步入微利时代,流通领域改革仍需提速。几年来,受政策因素及市场理性、非理性竞争的影响,医药商业已步入微利时代。医药流通领域出现了新的竞争态势和格局,国内竞争国际化;单体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群体企业之间的竞争;从单纯追求市场份额竞争转向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竞争;市场竞争转向直接争夺客户、争夺销售终端;产品竞争则转向品牌之争;企业正从各自为政的单一领域竞争转向生产、流通、医院全方位的资源整合,逐步建立起新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完善供应链之争。因此,医药商业企业必须加速改革的步伐,进行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的创新,要以节约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规模化程度为目标,以推进企业产权制度创新为重点,推动流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在竞争中形成一批有实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变数增加。下半年,医药市场的诸多变数仍将使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药品招标采购、药品降价、GSP认证提速、药品分类管理等一些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将加剧企业经营管理的难度。为此,企业必须在市场利润逐步萎缩的情况下,迅速完成经营方式及经营理念的转变,要抓好低成本策略的推进,在管理上开源节流,加强与厂家的战略联盟;抓好重点品牌品种的资源,保证其可持续发展;抓好创新服务,逐步实现向服务性企业迈进;抓好物流运行管理,凭借配送优势,提升服务水平,寻求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的突破。

应该看到,医药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和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一是企业规模问题突出,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且布局分散;二是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多数企业专业化程度低,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重复生产现象严重;三是医药流通体系不健全,企业改革和战略重组的任务还很艰巨,降费增效仍是关键;四是产品质量、性能有待提高;五是外贸产品结构不合理。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困难的克服直接关系到今后一段时期内医药经济增长的自主性和稳定性的实现与提高。

综上所述,下半年各地要抓住市场发展契机,认真分析研究医药市场的走势,切实把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变局中加快发展,在竞争中提高整体素质,促进医药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