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洋中药"长驱直入中药现代化道路该怎么走

时间
2004-09-24

由千年古方到精确到分子、原子的现代制药,由辨证论治到辨病给药,用只占总销售额5%的国际市场来改变95%的国内市场……中药由传统到现代化的嬗变,注定要历经艰难。

“洋中药”惊醒沉睡古方。据统计,我国超过50%的人治病时服用中药;患病就医时,首选中药治疗者占24%;几乎所有人在一生中都使用过中药。然而我国中药产品仅占全球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160亿美元的3%~5%,有的年份进口的“洋中药”已超过出口额。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助理巡视员骆诗文介绍,我国中药出口最高值曾达到年创汇7亿美元,但从1996年开始,总体上逐年下降,且下降趋势相当明显。2002年,我国6.2亿美元中药出口中,中药中间体等提取物占1.64亿美元,并被境外用作生产洋中成药的原料,销回我国。

“洋中药”的长驱直入,在业内引起强烈震动。一时间,中药现代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成了业内最时髦的话题,古老的中药配方也成了许多商家甚至国际医药巨头竞相追逐的目标。

“现代化”是拯救中药的良方吗?我国拥有10000多种可药用的植物,有系统的中医药传统理论和浩瀚的医籍文献资源,在民间还有大量的单方、验方,而这些依靠经验摸索出来的药方,却往往很难说清楚确切疗效。加之目前面临的中医人才队伍质量严重下降趋势、中西医学不同等地位、中医药发展中“废医存药”失误和中医西化等问题,用中药现代化拯救中药似乎是惟一选择。

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教授邹健强说,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传统中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按照国际认可的标准进行研究、开发、生产、管理和应用,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

中药现代化涉及诸多问题:如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现代化、药材原料的规范化种植、规范化提取制备工艺等问题。简言之,就是要研制出“安全、有效、可控、稳定”,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中成药品。

针对中药现代化,业内也存在不同的看法。骆诗文说,由于文化差异的原因,外国人不理解我国传统中医药理论,中药至今尚未被国外接受,服用中药的外国人仍然是极少数。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按西方的标准和要求研究中药,以此来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中药国内销售占总销售额的95%,研究和发展中医药一定要立足国内。

中药现代化要过三道“坎”。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中药产业体系,但一些专家认为,中药走向现代化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的,除文化差异外,中药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中药创新能力较弱;中药资源日益匮乏;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中科院院士孙汉董指出,中药现代化的过程与我们的文化、经济和目前我国中医药企业的现状密切相关,人们用药习惯的不同及文化和经济收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决定了中药走向现代化不能要求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