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工业企业纷抢商业蛋糕是进步还是倒退

时间
2004-11-24

石药集团与乐仁堂强强联合以来,实施统购分销的业务流程再造,初步形成了医药纯销、零售连锁和商业批发调拨"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并以总代理、总经销品种为始端,建立了辐射全省县(市)以上医院终端销售和高中端市场调拨、批发零售的供应网络。石药集团由此实现了由生产制造业向工商一体化迈进的战略转型(本报记者 熊光明摄)盘点一下国内较有实力的大型制药企业可以发现,涉足药品经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也许对于当初进入药品批发或零售领域,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理由和打算,但是,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观点是:工商一体,自产自销,减少了流通环节,节约了流通费用,同时通过代理或销售其他企业的产品,又为本企业增加了一块利润来源。时至今日,那些追求工商一体的企业日子过得怎样?涉足商业给他们带来了哪些苦与乐?本篇报道或许可以带给行业一些思考。——编者按

工业企业纷抢商业蛋糕

2000年前后,中国的大型制药企业突然对医药商业表现出浓厚兴趣,仿佛一夜之间,各大企业纷纷将产业链条向商业延伸,或成立自己的商业公司,或收购零售药店。摊开中国地图,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国内各大医药企业纷纷跃马扬鞭,开始在医药商业领域跑马圈地,并号称要实现工商一体。

哈药集团拥有人民、同泰两个系列的连锁药店,东北制药集团旗下的东北大药房已经成为东北地区药品零售龙头企业,华北制药集团不仅涉足药品零售,成立了华药大药房,还与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湖北九州通集团携手,共同成立了广州九州通公司,意在分食华南地区药品批发蛋糕。河北省的另外两家大型制药企业,也不甘心仅做医药制造业领域的排头兵:石药集团在2003年底,成功地将以医药商业为主的乐仁堂收揽怀中;而神威药业所属的神威大药房已经成为石家庄市两大药品连锁企业之一。山东省的新华鲁抗大药房和新华大药房,分别隶属于山东鲁抗制药和山东新华制药。四川太极并购了桐君阁,陕西东盛出资上海国大药房,海王药业有海王星辰连锁药店。

涉足商业所获几何

事实上,近几年来我国多数医药商业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我国医药批发企业纯利润只有0.63%,15个省出现经营性亏损。而来自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统计,2003年尽管非典使各医药零售企业的药品销售有所增加,但是总体来看,医药商业的利润仍在0.6%~0.7%左右,而且全国出现汇总性亏损的省市自治区增加至18个。2004年的药品降价、抗菌药物在零售药店的“限售”,将使药品零售行业的利润空间愈发缩小。

神威大药房在石家庄有近40家药店,神威药业负责对外宣传的冯进茂告诉记者,2003年神威大药房的销售收入达到了七八千万元。但从目前的销售情况看,估计今年的销售额会有所下降。对于记者是否还会再开新店的提问,冯进茂说:“目前还没有新的开店计划。”他解释道,神威毕竟是个工业企业,主要精力还是在工业上,因为“工业的利润要比商业高得多”。并且,目前神威对药店这一块的打算是“将药店做强而不是简单做大”。

东北制药集团旗下的东北大药房,在经过先扩张后瘦身,由原来的200多家连锁店减为目前的90多家,在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的2003年中国药店100强排名中位居第九位。虽然不知道最初的扩张带给东北制药集团多少苦果(否则就不会减肥),但减肥后的东北大药房对东北制药集团来说应该是有所收益的。

业内人士透露,一向被视为是中国药品零售行业领头羊的海王星辰,经营状况并非全面飘红。在整个行业普遍低靡的大背景下,工业企业涉足商业领域,所获必然不会很多。相反,有时候还可能对上游的生产企业产生不利影响。抗菌药在药店的限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据了解,非OTC抗菌药在药店需凭处方销售后,神威大药房的药品销售收入整体下降了20%。而对于花了近10年时间来培育“欧意”这个抗生素品牌产品的石药集团来说,抗菌药限售不仅使该集团的工业企业产品销售受到较大冲击,以前作为产品销售通道之一的乐仁堂,也无法进一步承担起向终端伸展的重任。据了解,今年乐仁堂的经营状况虽然依然保持上升势头,但是增幅已经在下降。而作为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势必会对其他环节产生影响。

看中的并非只是利润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工业企业纷纷进军利润并不高的商业领域?

山东新华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任福龙的观点可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说,商业企业所能带来的利润,并不是工业企业最看中的东西。生产企业进入商业领域,首先是为了掌控终端。“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能够顺利到达终端。”他说,以建立批发公司为例,如果企业没有自己的批发公司,产品走货就只能依靠其他的商业公司。但是目前国内的流通环节并不规范,很多批发公司都存在压货、压款的情况,企业的经营风险比较大。有了自己的批发公司,不仅可以经销本企业的产品,还可以代理其他厂家的产品,自己生产的产品通过自己的商业网络可以更顺利地进入医院或者药店。“现在工业企业不仅竞争产品,也开始抢占终端。一些稍微有实力的企业都选择了向商业延伸。”

石药集团一位负责人对记者所言也证明了上述观点:“国内制药企业进军流通领域是一个大趋势,别人都在做,我们不做的话,石家庄的医药流通市场就会被别人瓜分掉。尤其是2005年以后,你不占领,外商就会占领。如果市场通道被别人占领后,我们的产品销售就会受制于人。”他说,石药集团与乐仁堂合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使石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一个初具规模的全省销售网络和全国连锁经营权,并可以此为基础构建全国销售网络,在促进石药自身产品销售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该集团从单纯的工业企业向工商一体化的全面转型。任福龙说,工业寻求工商一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更好地宣传企业品牌。在任福龙看来,经营药店本身几乎没有多少利润可言,“一年亏5万元。”他坦言,对于一个纯粹的商业公司这样肯定不行,但是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它亏得起,因为它看中的是药店对企业品牌所起的宣传作用。“比如在一个人流较多的十字路口树一个企业的宣传牌,一年大约需要投入5万元。但是如果在那个路段开一家自己的药店,老百姓看见了,会认为这个企业很有实力,增加了企业的信誉度,而且药店周到的服务还可以进一步宣传企业形象。这样算下来,同样是5万元的投入,不会说话的广告牌自然不如开家药店树个活广告来得实在。”任福龙告诉记者,通过几年来的实际操作,他对药店所能起到的宣传作用已经深有感触。考虑到对工业企业的综合效益,药店的一点点亏损也就算不了什么。“山东新华还有一个兼具药品批发零售、物流配送功能的新华制药贸易公司,这个贸易公司面向全国,其所到之处,在拓展市场的同时也是在树立集团的品牌形象。”

华北制药集团一位负责人说,华药建立华药大药房,旨在通过这一网络将华药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同时,通过华药大药房让更多的人了解华药,这也是对华药品牌的一种很好宣传。相对于国内企业进军医药商业的如火如荼,在中国的“三资”企业却几乎都按兵不动。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作为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药企,一直安守于自己的工业板块。其副总裁冯洁莲在一个国际性会议上明确表示,杨森不会涉足中国的医药商业,理由是“这不是我们擅长的”。

冯洁莲的观点与一些业内专家的观点是一致的。对于制药企业涉足医药商业,一些医药商业领域的专家一直都认为应该慎重。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说,发达国家医药行业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工业、商业企业应该各擅其长,专业化、扁平化、高效率的药品销售通路才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