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主营结构提升盈利能力中技贸易吞中国医保

时间
2004-12-08

本报3月9日曾载文《中技贸易“掘金”医药业》,介绍了中技贸易(600056)转变经营思路,通过收购控股股东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通用集团)旗下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有限公司(简称三洋药业)65%股权以及出资6,911.77万元参股由通用集团组建的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医保),藉此大踏步跨入医药行业。如今,中技贸易在“进军”医药行业方面又有新举措。

11月26日,中技贸易发布收购股权的关联交易公告称,经董事会同意,中技贸易拟出资20,156.71万元收购通用集团所持中国医保66.96%股权。收购成功后,中技贸易持有中国医保股权比例将由原23.04%增加到90%,成为中国医保的控股股东。

此次收购并控股中国医保表明,中技贸易进军医药业、重组业务架构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试水医药业 改善主营结构

资料显示,中技贸易系以大型成套设备或技术、国际项目招标引进、国际技术商务合作以及国内贸易为主营业务的国字号进出口企业。自通用集团主导重组、改制及上市以来,1997年至2001年5年间经营业务大体稳定,经营业绩表现不俗。进入2002年后,中技贸易开始出现主营“异常”走势,主要特征为主营业务收入继续“稳中有升”,净利润则呈“阶梯式”下滑:2001年为4,903.39万元,2002年为4,513.28万元,2003年为4,241.54万元。

中技贸易主营业务面临窘境,调整改善主营结构势在必行。

今年2月28日,中技贸易发布变更募资项目(包括投资项目及收购股权)及关联交易的公告:(一)出资9,788.41万元受让通用集团所持三洋药业65%股权;(二)出资6,911.77万元与通用集团共同组建中国医保。其中通用集团占注册资本76.96%,中技贸易占注册资本23.04%。

这是中技贸易上市8年来首次涉足医药行业,从今年前三季度业绩走势看,中技贸易主营业务收入17.8亿元,净利润742.18万元。数据显示,其主营业务收入大体保持稳定,净利润却下降36.46%,主要原因是占主导地位的代理进出口业务盈利微薄,短线投资损失较大,部分参股分红没有到账,以及中国医保没有纳入合并范围。不过,因三洋药业首次纳入中技贸易财务报表合并,给公司净利润带来一定的补充。

事实表明,上半年试水医药业对调整改善中技贸易趋弱的主营结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追求控股权 提升盈利能力

但凡上市公司对外投资、收购股权,必然会考虑长远发展战略和短期经营目标的实现。对于中技贸易而言,此次“增持”并控股中国医保,既瞄准长远发展的战略利益,又兼顾当前主营不济所产生的盈利急需,而后者似乎显得更为迫切。

道理很简单,尽管过去两年中技贸易净利润有所下降,但2001年、2002年和2003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8.91%、7.75%和6.79%,均在股市再融资“硬指标”——6%以上。而据第三季度报告,中技贸易2004年1至9月净资产收益率仅为1.21%,距离6%这一底线相去甚远。这就是说,如果在短短的第四季度内不能推高净利润,令净资产收益率重回6%以上,中技贸易至少在未来两年内无缘再融资(如配股等)。

事实上,中国医保是中技贸易目前重新提升盈利水平与能力的最大希望。

从过去3年半的财务数据看,中国医保不仅资产比较好,经营业绩亦可圈可点。2001年、2002年、2003年以及2004年上半年,中国医保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0.14亿元、9.37亿元、11.43亿元以及6.6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22.01万元、2,938.99万元、3,298.49万元以及1,425.96万元,其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保持稳健、持续攀升的良好态势。

如果此次收购通用集团持有的中国医保66.96%股权得到中技贸易1个月后召开的股东大会批准,那么,将给中技贸易至少带来三个即时变化:(一)中技贸易主营结构将产生重要而积极的改变,除原有进出口代理业务外,医药保健品进出口业务及药品制造业务比重将大幅上升,并成为中技贸易盈利(至少在短期内)的主要支柱;(二)中技贸易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将大幅增长,而净利润至少不低于其上年水平。因为,中技贸易控股中国医保后,可以通过合法合规的报表合并实现上述经济指标;(三)中技贸易可以轻松确保2004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从而为今后持续发展创造不可或缺的再融资条件。(股市有风险,入市须慎重。本版股评文章均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