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治疗药物市场在对复方制剂微笑

时间
2003-10-08

帕金森氏症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一般在50~65岁开始发病,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截至目前,对本病均系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

从全球范围来看,帕金森氏症患者约有500万人,治疗帕金森氏症的药品市场规模约为150亿美元。中国的帕金森氏症患病率与欧美国家相仿,但治疗帕金森氏症药品市场的规模则要小得多。主要原因在于,由于对帕金森氏症认识不足,许多病患者将自身的症状等同于人体机能的衰退,没有积极去医院就诊;目前绝大多数治疗帕金森氏症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其他地区的病人没有理想的就诊条件。另外,治疗该病的大多数药品主要依赖进口,价格偏高,也限制了该类药品市场的规模。

但是,从长远来看,此类药品市场将有较好的发展。从基础面来说,随着老龄人群数量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帕金森氏症患病率逐年提高,患者数量将有较大的增长。同时,随着对帕金森氏症认识的普及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就诊率将随之上升。患病率和就诊率的提高将有力地推动此类药物市场的发展。

帕金森氏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仍然以药物为主。根据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对全国16个入网城市300余家样本医院用药情况的统计,治疗帕金森氏症的药物在过去的3年里呈现了较强劲的增长趋势:该类药物从2001年2季度到2003年2季度销售金额的复合增长率达15.9%。

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病因为患者的大脑黑质中产生多巴胺的脑细胞逐渐衰退,导致大脑中的多巴胺逐渐减少,影响人体控制运动神经的机能。因此,药物治疗主要目的在于直接或间接地提高大脑内的多巴胺含量。主要药品品种包括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金刚烷胺、抗胆碱能药物等。不同药品品种所占市场份额如下。

上世纪60年代后期,左旋多巴作为神经递质多巴胺的替代药物,开始应用在帕金森氏症的治疗上,至今仍然是主要的治疗药物。由于左旋多巴在大脑外迅速脱羧而转变成多巴胺,会导致左旋多巴的大量浪费和不良反应的频繁发生。因此,左旋多巴通常与脱羧酶抑制剂共同使用,提高左旋多巴通过脑血屏障的能力。从图2可以看出,单方的左旋多巴药物销量有限,只占帕金森氏症药品市场0.3%的份额,而左旋多巴与脱羧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则占据了近50%的份额。

左旋多巴类药物中的领先品种是多巴丝肼(左旋多巴及苄丝肼复方制剂)和卡比多巴/左旋多巴。多巴丝肼不但是世界市场上治疗帕金森氏症的领先品种,在国内的销量也多年占据第一位。罗氏制药作为多巴丝肼的原研厂家,其生产的美多芭在此品种的竞争中独占鳌头,2002年占领了多巴丝肼87.7%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的生产厂家有上海三维制药(11.8%)和上海东方制药(0.5%)。

另一个左旋多巴类药品的领先品种??卡比多巴/左旋多巴在全球市场上有较好的市场表现,但在国内的销售金额则只有多巴丝肼的20%左右。卡比多巴/左旋多巴的市场领先厂商为默沙东制药,据了国内卡比多巴/左旋多巴市场90%以上的份额。

治疗帕金森氏症的另一个药品类别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它通过抑制分解多巴胺的酶来提升多巴胺在大脑中的含量。多巴胺激动剂有较长的半衰期,可直接作用于受体,减少左旋多巴的给药次数和剂量,但与左旋多巴相比疗效较差。此类品种的药物多与左旋多巴类药物共同使用,因此,这两个品种的药物更多的是共生共存关系。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领先品种包括麦角溴胺和培高利特甲磺酸盐。麦角溴胺的市场领先厂商是诺华制药,其生产的溴隐亭占了62.8%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的是瑞士雪兰诺制药和匈牙利吉瑞大药厂,分别占据了22.3%和15%的市场份额。培高利特甲磺酸盐的市场则为美国礼来公司所独占。

除了以上两类主要的治疗药物外,金刚烷胺和苯海索也是治疗帕金森氏症的药物。金刚烷胺能部分地改善帕金森氏症症状,但直到现在,人们对金刚脘胺减轻帕金森氏症症状的机理还不十分清楚。金刚烷胺的生产厂家很多,价格低廉,比左旋多巴类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具有巨大的价格优势。金刚烷胺的价格优势和多个生产厂家建立的广阔营销网络帮助金刚烷胺占领了15.5%的帕金森氏症药物的市场份额。此类药物的领先厂家为广州香雪制药和湖北黄石飞云制药,两家厂商占据金刚烷胺市场近3/4的市场份额。

苯海索(安坦)是一种抗胆碱能药物,对帕金森氏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因为它造成智能障碍的副作用比较明显,临床使用并不广泛,只占帕金森氏症药物市场0.9%的份额。苯海索的市场由天津市力生制药、江苏淮阴制药、江苏武进制药、上海天平制药四家厂商拥有。

从整体来看(如图3所示),左旋多巴与脱羧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仍是治疗帕金森氏症最主要的药物,一直保持了第一的市场份额。主要由溴隐亭和培高利特甲磺酸盐所占据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市场逐渐扩大,保持了第二的市场份额。金刚烷胺由于其无可比拟的价格优势、较为广阔的营销网络及较小的副作用,市场份额近年来大幅上升,但由于竞争厂家很多,盈利空间不如排名前两位的药物。至于单方的左旋多巴,由于其疗效不好,所以市场份额不高。对于众多只生产单方左旋多巴的生产厂家来说,研发具有较好效果的左旋多巴与脱羧酶抑制剂等复方制剂将是提升盈利空间、扩大市场份额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