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潜在投资方浮出水面三九集团重组已现端倪

时间
2005-04-05

不知不觉间,市场已经嗅到了“三九”身上的某种新气息。

3月28日,三九集团旗下的三九生化(000403)突然涨停;第二日,三九生化再次涨停,三九旗下另两家上市公司——三九医药(000999)和三九发展(600614)也分别大涨9%和3.75%。

种种迹象表明,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债务重组以及清产核资基础上的主辅业分离等方面,三九集团已经走到了重组的关键时刻。

投资方撩去面纱

笔者获悉,目前三九集团与国内多家颇具实力的机构就股权战略投资一事保持密切接触,包括上实集团、通用集团等,其中以具有上海国资背景的上实集团可能性较大。笔者还了解到,出于控制权方面的考虑,战略投资方可能仅限于收购三九集团旗下的三九药业49%股权,而非外界盛传的61%,三九药业的控制权或许仍将掌握在三九集团手中。

资料显示,上海实业集团目前总资产超过400多亿港元,业务覆盖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崇明生态综合园区等多个板块,在境内外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和直属企业集团以及9个海外地区总部,是上海在海外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上实集团内部一直致力于通过上实控股整合其医药类资产,而上实控股在境内外所拥有的医药制造、销售和科研机构达到39家,其中持股超过51%的有25家,涉及领域包括中西药、生物医药、医药试剂、医疗器械的生产制造、批发销售和科学研究等。

有关此事的细节,三九方面一直颇为低调。一位熟知三九内情的人士透露:“三九引进战略投资者主要是为了解决重组的资金缺口问题。当然,也有优化改制的考虑。”

债务重组现端倪

根据有关数据,截至2003年底,三九集团及其下属公司欠银行共计达98亿元,主要为:三九集团6.6亿元,三九药业34亿元,三九医药33亿元,三九生化和三九发展为14亿元。而这其中,又涉及到三九医药被集团方面占用大量资金等错综复杂的问题。由于还贷问题得不到解决,去年初,坊间一度传出了银行联合逼债三九的说法。去年还出现了某银行将三九医药被质押的4.85%股权申请法院执行的事情,结果健康元以较低价格竞得了该股权,最后经有关部门出面协调,该股权未进行过户。

据了解,在国资委的协调下,目前三九集团与各债权银行间的谈判仍在进行之中。按照知情人士的说法,部分银行在对待三九债务问题上的态度已变得“颇具建设性”,而三九与部分银行的谈判仍然显得艰巨,不过整体上而言,债务重组方案已有了明显趋向性。按照相关方案,三九的债务将会得到部分豁免,且三九有希望获得部分财政注资。

与债务重组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三九集团内部的清产核资,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主辅业分离。此举旨在盘活部分资金,同时集中经营资源。

三九集团曾因过度投资扩张而形成一定的管理失控。据称子公司数目接近400个,甚至有大量的四级五级公司,据悉,三九新任“掌门”孙晓民推进重组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缩短管理链条,推进主辅业分离,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清产核资”。目前,围绕三九医药做实、做大、做强医药资产的思路已经明确,对于与主业无关的、非控制范围内的、质量较差的种种资产,一律实施剥离,但对盈利的非医药资产也会保留。

变革“胎动”已久

据了解,三九集团的重组及改制其实早已“胎动”。

赵新先于去年5月的突然离职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而接手其工作的孙晓民来自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尽管公司及有关方面一再否认赵的离职与三九集团欠下的高额债务有关,但事实上,在赵最后主持工作的一段时间里,三九确实已在拟定包括债务重组在内的一整套重组方案,并上报国资委,而集团“以股抵债”方式解决对三九医药的巨额占款问题,正是该整套方案的一部分。只是随着赵的离职以及操作环节的种种障碍,方案遇到了很大困难。

据悉,这份未得到国资委批复的方案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有关建议对现有国企的管理政策构成严重挑战。其一,三九集团准备向印尼力宝财团出售全资子公司三九药业61%的股权。如果外资公司受让这些股权,三九药业将被外方控股,这在国资委管理的189家大型国企中还没有先例。中央直属大型企业中外资控股不能超过50%,这似乎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其二,报告中以“缩股减债”方式处理上市公司占款问题,其回购价格该如何制定,这一点非常敏感复杂,关系到国资部门、流通股股东等多方面的利益。而据笔者了解,在价格确定上,有关部门之前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这一点一直等到电广传媒等的“以股抵债”方案出笼之后才趋于一致;同时银行债务问题越来越突出,相关被质押或冻结的股权又得不到银行松口,最后导致方案迟迟无法实施。方案中还存在的一个难题就是,准备推行的辅业改制,因涉及颇为敏感的国企MBO问题,使有关部门在批复上十分谨慎。

业内人士指出,与印尼力宝财团相比,上实集团等境内企业实施战略性进驻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国资部门在审批上会少去许多顾虑。需要考虑更多的可能是购买价格等利益权衡因素,同时还有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另外,三九从债务重组入手力图摆脱困境,显然是找准了突破口。从三九集团的状况看,如果不妥善解决债务问题,或明确其解决方式,“以股抵债”的创新方案及经营上的转型很可能难以实施。

不久前,三九旗下3家上市公司均发布了预亏公告,其中三九医药的亏损将超过3亿元,这种“自曝家丑”的做法,恰恰在某种程度上透出了三九重组的节奏。随着重组的推进,蜕变或许就发生在转瞬之间。

(股市有风险,入市须慎重。本版股评文章均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