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乳腺癌,大豆异黄酮功不可没 市场前景可期

时间
2006-03-22

近年来,西方膳食结构引起肿瘤的现象越来越受关注。研究表明,膳食中大豆异黄酮与癌症的发病率密切相关。

植物雌激素对人体具有较广泛的生理作用,其中大豆异黄酮具有对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双向调节作用,其余雌激素受体β亚型的结合力大于雌激素受体α亚型,而且分子中的酚羟基可降低氧自由基对体内生物大分子的损伤,减少肿瘤的发生。因此,大豆异黄酮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成为专家研究的焦点。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I)是大豆中一类重要的非营养成分,它主要包括以糖苷形式存在的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大豆甙元(Dai-dzein)、大豆黄素(Glycitein)。近年来,大量体外试验证明,大豆异黄酮能够抑制乳腺癌、胃癌及前列腺癌等癌细胞系的生长繁殖,具有显著的抗癌和防癌的效果。据流行病学调查,西方发达国家居民的乳腺癌和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是亚洲人的4~10倍,先是居民摄入豆制品量与发病率呈负相关。尽管对其作用尚不清楚,但大豆异黄酮作为一种功能性食品已成为食品界、药学界及毒理界研究热点。

大豆异黄酮对乳腺癌作用的动物实验

有研究观察大豆异黄酮对动物乳腺肿瘤的影响,结果显示以DMBA诱导的乳腺癌腹腔注射大豆异黄酮可显著延缓乳腺癌的潜伏期。

临床试验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关人士对生活在新加坡的中国女性进行了膳食与乳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大豆对经期前妇女乳腺癌发生有显著预防作用。

大豆异黄酮对更年期妇女症状及性激素的影响

大豆异黄酮对绝经期妇女性激素和症状的影响。方法:围绝经期妇女、绝经期妇女服用大豆异黄酮6周后,观察药物对围绝经期、绝经期血中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睾丸酮(T)、泌乳素(PRH)、雌二醇(E2)的影响,对绝经期潮热面红、自汗盗汗、心烦不宁、失眠多梦、头晕耳鸣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服用大豆异黄酮后,35~45岁、46~55岁、56~65岁年龄组血中的TSH激素、LH降低,PRL、E2升高;46~55岁、56~65岁年龄组妇女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大豆异黄酮使绝经期和围绝经期血中FSH、LH降低,PRL、E2升高。

大豆异黄酮的作用机制

免疫调节作用。由于结构类似雌二醇,具有雌样活性,因此可通过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发生作用。

性激素样作用。与雌激素结合并呈现激素样活性,从而降低雌激素水平,减少乳腺肿瘤的发生。

抗氧化作用。有研究表明,用含有大豆异黄酮的饲料喂小鼠30天后,可显著提高小鼠小肠、皮肤等器官的抗氧化酶,如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还原酶等活性,诱导机体抗氧化活性升高。

大豆是大豆异黄酮的惟一膳食来源。由此推断,中国、日本相对低发乳腺癌可能与此有关,日本人血浆中黄酮水平比西方人高7~100倍。

大豆异黄酮通过性激素样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氧化作用等机制来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动物实验及体外研究表明,异黄酮类物质有一定程度的抑癌及防癌作用。毫无疑问,增加大豆及大豆食品的摄入量有益人类健康。

随着社会老龄化及恶性肿瘤发生年轻化,预防癌症,有效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大豆异黄酮作为一种功能性食品及药品的开发将具有广泛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