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改革回顾与展望:医药流通亮点频闪形势严峻

时间
2004-01-07

刚刚过去的2003年是不寻常的一年,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在经受了非典的考验和诸多磨砺后,又艰难地前行了一步。

这些与百姓息息相关、与行业紧密相连的改革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了哪些进展?解决了哪些问题?在新的一年里又将如何推进?为此,我们特约业内专家撰稿,并由记者分别走访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卫生部门和行业内的有关官员、专家和学者。透过他们对“三项改革”的理解、评点和预测,我们可以更有信心地期待美好的未来。

——编者按

2003:好戏连台

刚刚过去的2003年,对医药行业来说是非常不平静的一年,是改革、经营、发展力度最大的一年,呈现出许多亮点、热点和闪光点。而医药流通经受了极大的冲击和考验发挥了积极作用,可圈可点之处也颇多。

购并、重组成为重头戏。兼并、联合、重组从年初的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与上海复兴实业合作成立国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开始,相继有南京医药股份控股福建回春药业、深圳海王入主山东潍坊、云南华立入主浙江英特、上海华源入主安徽仁济、上海医药股份入主山东青岛国风、华北医药集团和湖北九州通合作建立广东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重庆医药股份入主贵州省医药公司、北京双鹤控股湖北医药集团恒康和山西医药集团……医药商业越来越靠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控制力。

外商提前进入,流通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国家正式批准的第一家医药流通合资企业——中国永裕新兴医药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11日正式挂牌,标志外商提前进入我国医药流通领域。

医药商业经受住了SARS考验。在与SARS的抗争中,医药商业企业既要保障供应又要稳定物价,成为战胜SARS的后勤部和人民健康的保障线,并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

“两网”建设促进医药零售业发展。其表现在:各种资本进一步进入医药零售业,零售药店、零售连锁药店不停开张;各种零售业态纷纷登场,如药品大卖场、药品超市、“平价药店”、“经济药店”、“会员制药店”、健康药房;“价格大战”风起云涌,医药零售业重新洗牌,有人开门,有人关门;与国外零售业的合作已经开始,进一步整合了医药零售业;农村药品销售网络建设起步,在国家“两网”建设试点和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保险的发展中推进,成为发展医药零售新的机遇。

医药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在国家贴息贷款的十个物流项目中,北京医药股份马连道现代物流在试运行中,广州医药有限公司的项目正在紧张进行中,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现代物流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上海、重庆的项目已经进入运作阶段,其它的也正在做可行性研究。另外,成都五块石已经建成并运作的有太极西部医药城、重庆和平物流中心、科创物流中心等,武汉也建立了四个物流配送中心,湖北九州通医药物流中心也在紧张施工中。现代与传统医药物流在同时发展。

此外,民营医药流通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医药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任重道远

2004年12月11日,我国将全面开放药品分销服务市场,这只是时间表,事实上外国资本已经提前进入我国,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将使我国医药市场竞争局面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由于我国医药市场发展不成熟,医药市场竞争不充分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影响了我国医药市场的规范经营,给医药市场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而建立一个有序、有效竞争的市场仍然要有一段过程。目前供过于求的结构性矛盾和产销衔接不理想依然是我国医药经济发展的障碍。

医药流通的作用应充分发挥,其中重要的是医药工业与商业、商业与商业应建立联盟,合力营造一个健全互利的营销体系,实现良性互动、健康发展,为医药经济实现新的飞跃注入强劲动力。

2004年的医药流通,购并、重组仍是重头戏。已经进行购并、重组的企业将把资源整合、提高控制力、发挥效益提到议事日程。医药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终端的竞争、产品代理权和销售权的竞争、市场份额的竞争都将进一步展开,产品、价格、品牌、服务竞争全面展开,而价格竞争也将愈演愈烈,并从药品零售市场延伸到批发企业和医院。GSP认证进入倒计时。

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保险的落实,“两网”建设的稳步推进,农村药品市场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农村药品销售网络将更加完善。医药工业、商业和卫生医疗单位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模式、方式将日趋多样化,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