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相与谋”高俊芳与长春高新劳燕分飞

时间
2004-01-18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近日,长春高新董事会一项关于转让所持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生生物)股权的议案,将其高层“不和”的内幕公开化。

该公告称,长春高新拟将所持控股子公司长生生物股份2984万股(占总股本5000万股的59.68%)全部转让,以2003年10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以长生生物股权价进行资产评估值的每股2.4元为定价依据,其中1250万股转让给亚泰集团(600881),占长生生物股权25%;余下1734万股转让给自然人高俊芳,占长生生物股权34.68%。

经过本次转让,长春高新获得股权转让总金额7161.6万元,不再持有长生生物股权。长生生物自然人高俊芳一跃窜升为长生生物最大股东,从而开启民营相对控股经营的新时代。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经营业绩本已每况愈下的长春高新,竟然以“甩包袱”的方式,将旗下惟一赖以“支撑门面”的绩优子公司扔掉;而身为长春高新副董事长的高俊芳毅然“挂冠而去”。

回购游戏:

长春高新上市不到两年总股本就扩大了近两倍,而经营业绩却一路下滑。长春高新只好倒转回头玩起了回购游戏,然而效果如何呢?

提起长春高新,这个上市已达8年的公司给投资者印象最深的,大概除了“国有股协议回购”以外,其它并不多。

1996年12月,长春高新由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公司(简称长春总公司)独家发起,公开发行1364万股。由于此前改制时总股本按2.5∶1的比例进行“缩股”技术处理,长春高新上市时实际挂牌交易的流通股为1900万股(首发1364万股+内部职工股536万股,而其总股本为6864万股)。

或许是因为业绩优良,长春高新像同样缩股的公司一样,在上市次年公布首份年度报告的同时,推出大比例送股及转增股方案(每10股送3股转增5股),目的在于以合情、合理、合法的方式恢复股本“原始面貌”。这一年,长春高新每股收益为0.81元。

1997年3月,长春高新正式实施“10送3转5”方案,总股本一下子扩大到12355.2万股。时隔两月不到,即1997年5月,长春高新又实施了每10股送2股转增2股的新的分配方案,总股本迅速增至17297.28万股。再到1998年11月,长春高新以再融资为目的实施每10股配售3股,扣除部分法人股放弃配股权因素,其总股本前后不到两年时间陡增至20132.66万股,为上市时的3倍。

而在长春高新玩转股权“复原”戏法的同时,经营状况则开始呈现微妙变化。以每股收益为例,长春高新前两次送转增股,即1996年每股收益摊薄为0.32元;可到了1997年每股收益滑至0.236元;1998年每股收益反弹至0.355元。随后两年,长春高新业绩便一路下滑:1999年每股收益0.07元,2000年中期只有可怜巴巴的0.005元。

长春高新只好倒转回头,又“合情、合理、合法”地玩起了“回购”游戏,以此掩饰经营业绩不济的窘态。

2000年6月,长春高新开创了中国证券市场恢复10年来由上市公司出资回购股票的先例。这次回购行动,并非发生在二级市场,而是由长春高新以每股3.44元回购长春总公司所持长春高新7000万国有股,然后令这笔股票从长春高新总股本上“隐遁”。结果,长春高新总股本缩小到13132.66万股。而凑巧的是,2000年回购当年,长春高新年度业绩奇迹般地反弹,每股收益回升至0.23元。

但接下来的事实表明,这种在股权上耍把戏的做法终究不能长久:2001年至2002年,长春高新每股收益没有高过0.03元;2003年1至9月,长春高新出现了上市8年来的首次亏损。

合久必分:

长生生物与长春高新合作由来已久,近几年成为长春高新的主要利润来源,但有两件意外之事令长生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高俊芳感到失望,不得不与长春高新“分道扬镳”。

作为综合类公司,长春高新上市前即与长生生物结下“不解之缘”,迄今已有9个年头。

长生生物系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简称长生所)、长春高新等多家法人组成的合资企业,其强项是各类疫苗的研究、生产。

从1995年起,长春高新先后4次以现金或房产折资形式,收购受让长生生物股权,将其收编旗下。不过在长春高新上市早期,长生生物作为子公司对长春高新贡献并不大。直至近几年,当长春高新整体业绩连番下滑之际,长生生物反而“芝麻开花节节高”。截至2003年10月31日,长生生物主营业务收入为9551.01万元,净利润1147.46万元。数据反映母公司长春高新与子公司长生生物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令长春高新相形见绌。

对于长生生物来说,今天的业绩除了得益于长春高新早期大力扶植外,还应该归功于一个人,她就是现任长春高新副董事长、长生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高俊芳女士。年近半百的高俊芳可谓长生生物创始人之一,高级会计师和高级经济师集于一身的她曾任长生所财务处长。

2002年5月,凭借在长生生物发展过程中的卓越表现,高俊芳升任长春高新总经理。高俊芳此时实际上扮演了“救火队长”的角色。

在高俊芳主政长春高新日常工作期间,长生生物“蒸蒸日上”,科研取得重大突破:2002年12月长生生物宣布,由其与美国Uital公司及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合作研究开发的亚洲型艾滋病疫苗取得了重大成果,成为中国首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正式投入临床试验的企业。

然而,有两件事令高俊芳心灰意冷。第一件是,长春高新2003年1月公告宣布,同意高俊芳辞去长春高新总经理职务,改任副董事长;第二件是,长春高新2003年3月公告称,控股子公司长生生物拟赴香港交易所创业板申请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上市,但到了5月,长春高新公告显示,该计划生变。如果说赴港上市计划告吹令高俊芳感到失望,那么辞去行政一把手而改任虚职,则反映了高俊芳对于长春高新现状的无奈。

种种迹象显示,一些已知的或未知的、公开的或未公开的因素,导致高俊芳与长春高新裂痕加深,不得不“分道扬镳”。

壮士断腕:

长春高新目前正在逐步收缩过长的战线。从整体战略调整的大局着眼,长春高新出让长生生物全部股权颇似壮士断腕,但将“现金奶牛”放生又无异于“自毁长城”。

客观地讲,放弃长生生物折射出长春高新高层极端窘困和无奈。

经过几年痛苦的探索,长春高新对主营业务已作了大幅度调整。这种调整外人从表面上或许难以察觉,但循着投资方向和资产重组轨迹,却不难见到实质性的东西。

综合各方面资料看,长春高新目前正在逐步收缩过长的战线,清理庞杂而无效益的项目,把发展重点集中在房地产和医药业两大主营业务上。例如,2000年8月其出让长春热缩3250万股法人股;2002年4月决定从旗下东光电子部分撤资;2003年6月将旗下热力公司与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持长春高新科贸大楼整体对等置换等等。而长春高新近几年连续收购或投资了吉林长春晨光制药厂、长春金赛药业有限公司、吉林省中药现代化基地有限公司、长春百克药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医药企业,令主营业务变得相对集中、清晰,资源配置变得相对合理、有想象力。

在调整主营过程中,长春高新碰到了无法回避的难题,这就是资金紧绌、囊中羞涩。

从整体战略调整的大局着眼,长春高新出让长生生物全部股权,颇似“壮士断腕”。

不过,无论辖下制药企业GMP改造“等米下锅”也好,还是房地产项目停工待料也罢,又抑或旨在避免内部制药企业品种雷同、同业竞争的考虑,长春高新将长生生物这个“现金奶牛”放生,显得并不明智或者过于草率。在旗下制药企业尚显稚嫩、房地产项目“远水难解近渴”的非常时期,长春高新此举无异于“自毁长城”,由此可能进一步加深已经显现的亏损危机。

不言而喻,如果不是到了无法挽回的程度,长春高新不会出此下策;高俊芳亦不会冒可能遭遇众人唾骂的风险挟带股权而去。

长春高新最新的公告称,等到长生生物股权转让事实法定程序完毕后,高俊芳将如约辞去长春高新董事会董事和副董事长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