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国有资本"大踏步"后退医改步入深水区

时间
2004-02-10

2003岁末,来自卫生部高层的一条消息令众多民资和外资振奋:国家将在公立医院体制改革中“大踏步”后退。专家预测,对于觊觎医疗市场已久的社会资本来说,今年将是其进入医疗市场实操阶段的关键一年。

“对于一位68岁的老人来说,已经很少有事情能让我这么激动了。”提起新近发生的两件事,中山大学的叶煜荣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兴奋之情。

叶煜荣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卫生经济学家、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理事。最近,让他激动的第一件事是去年12月在香港举行的“2003年国际医疗及投资机构与内地医院合资合作项目推介会”,“这么多公立医院院长在各地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的带领下参会,与国际医疗及投资机构和香港各类投资商探讨商机,这是从未有过的事。”近年来,叶教授频频接到此类投资商与医院项目推介会的演讲邀请,但看见这么多的政府官员参会,还是第一次。

叶教授感到激动的第二件事,是卫生部高层于2003岁末在公开场合的一次表态:今后,国家将在公立医院体制改革中“大踏步”后退。虽然这只是卫生部的一个基本思路,但这种前所未有的表态已让投资者和公立医院嗅出了某种气息,也令一直关注医改的叶老为之一振。

“2004年,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将进入深水区,民资和外资进入公立医院也将进入实操阶段,逐鹿中原,一个竞争激烈的战国时代即将到来。”叶煜荣这样预测。

医改从“试水”走向深入,不仅是合作、托管等形式的改革,还将包括产权在内的全方位改革。

卫生部医疗改革政策从2000年出台至今已3年有余,铁板一块的医院体系可以说仍是一片死水微澜。试点了两年,医药分业还在停滞不前;民营医院数量年年增长,可在整个医院体系中还是微不足道,进入医保难上加难。医改长久以来“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民营资本进入的医院大多集中在企业医院,以及中小城市的一、二级医院,触动面和影响力都比较有限。医院的真正主体部分还没有被触及到。”一位投资商这样认为。该公司托管了三家医院、收购了一家医院,其中企业医院两家,二级医院两家,分布在福建、四川、江苏等省的中等城市,“现在逐渐扩展到了省会城市,如今上海、北京也明确提出了医院改制,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相比京、沪等大城市,我国部分中小城市的医院改制走得更快更远。在浙江绍兴、金华,江苏泗洪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政府观念比较开放的地区,医院改制风生水起,当地最大的医院也加入了引资改制的行列。虽然相关政策未出台,这些地方已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摸索前行。

去年年初,上海开始对全市538家医院如何改制进行调研。此前,上海市成立了上海卫生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申康投资有限公司,以推动市级医院转制,组建医疗集团。但时至今日,上海的医院改制难说有大的进展。有关人士透露,医院的多头管理、产权界定不清、医院改制缺乏内在动力等都成为改革行进艰难的原因所在。

这种情况在非典之后有了方向性的改观。将财政拨款投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减少对医院的直接投资成为国家基本的卫生政策指向,那么被减少资金投入的医院将如何生存已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课题。在这种境况下,政府下决心改变医院体系中市场失灵的现状,大力引入社会资本为医院输血。去年6月30日,四川医院管理协会向四川省各地市州征集愿意引进民营资本进行改制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当日便得到积极回应。9月,南京市出台《关于大力引进社会资金,积极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南京市对民营医疗机构不仅不限制兴办数量、设置区域、办医类别,更积极支持民营医疗机构以多种形式参与政府办医疗机构和企业医疗机构的改制。

2003年11月,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岐山在北京市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北京市将加快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医疗服务行业。2003年香港国际医疗及投资机构与内地医院合资合作项目推介会”上,北京市卫生局组团赴港参加,组团成员就是京城各大医院的负责人。相关方案还未出台,实践的主体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

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不久前召开的“构建城市医疗服务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研讨会上,卫生部医政司司长吴明江介绍了目前我国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他明确指出,在公立医院体制改革中,国家将“大踏步”后退,即政府只直接举办部分公立医院,包括区域内最有实力的综合医院(含医学院附属医院)、布局合理的提供基本医疗的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血站和急救中心以及部分社区服务中心(站)。

在经历了几年的“试水”之后,医改正在走向核心的深水区,不仅是在中小城市、中小型医院,也将很快涉及到大城市、大医院,不仅是合作、托管等形式的改革,还将包括产权在内的全方位改革。

中国的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医改也不应例外。一边进行理论研究,一边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是可行之路。

日前记者采访叶煜荣教授时,他的桌上堆着厚厚的新年贺卡,他拿起其中一张笑着对记者说:“那些投资商的动作真是太快了,才从香港会议回来,他们便盯上我了。”叶教授在香港会议上作了一个关于产权制度改革模式的演讲,长达1小时20分钟,随后众多国内外投资商频频和叶教授接触,希望他能在公司中担当顾问等职。

香港会议上,负责推广香港服务业的香港贸易发展局也表示,鉴于CEPA的签订有助于香港的医疗和卫生服务业输入内地,向内地推广香港医疗及卫生服务是贸易发展局明年的工作重点,目标是协助香港医疗机构在内地建立品牌和推动与内地医院合资合作。

上海景和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丁为民也告诉记者,随着政府在部分公立医院中退出,他们则会相应地“大踏步”进入,在医疗改革的转型时期,先进入者得先机,2004年景和将全力以赴投资几家医院。

景和心仪的投资对象是在当地属第一、第二品牌的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则必须有相当的核心竞争力。丁为民认为,2004年他们的机会将更多。目前上海医院还没全面放开,可以进入的一般都是二级以下的医院,外地档次高一点的医院倒有很多有引资意愿,但囿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管理人员素质等,景和并不看好这类投资前景。对于2004年医改将进入深水区,景和也十分敏感,目前已和几家大医院开展了一些有效的接触。

像景和这样的热心投资者越来越多。但事实上,资本的“大踏步”进入并非想像中那样清晰可行。在现行体制下,具有医疗资源优势的医院效益极好,其产权制度改革虽然有政府外力的推动,实际上其内部改制动力不大。特别是在民营医院还未成气候的当下,要效益好的医院主动引资重组还不太现实。对这些医院,社会资本的看好颇有些一厢情愿的意味。

另外一点更让投资者感到受阻。吴明江明确表示,为保证公立医院社会目标的实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医疗服务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不能采取在公立医院内部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方式,而应对公立医院体系实行产权的重新安排。持相同意见的专家认为,公立医院绝对不能搞成与私人投资结合的股份制,国家举办公立医院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近似福利化的医疗服务,私人投资医院则是为了取得回报和利润。

对于这些问题,专家认为,这次卫生部高层传出的信息,大的方向是鼓励改革尝试,虽然提出了一些思路,具体怎样操作尚未明确。毕竟,中国的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医改也不会例外。一边进行理论研究,一边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是可行之路。

尽管形势大好,但投资者仍有不少困惑。

“现在的医院资产评估中有相当的随意性,”叶煜荣强调,“评高了对投资者不公平,评低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其中难度最大的便是无形资产评估。必须规范资产评估行为,由国家相关部门认可的资产评估公司出具资产评估报告,并由公证部门公证。”一些投资者也表示,由于目前医院资产评估标准的制定尚不明确,双方商定的情况就比较多。

人员安置问题也是投资者面对公立医院的一大困惑。卫生部此次提出的思路中有一条,国有民营医院实行自主的人事用工制度和分配方式;医院职工统一参加社会保障;转制医院职工的社会保险和离退休人员费用,从转制退出的资金中优先保证。但在实际操作中,地方政府从稳定的角度考虑,往往很难让投资者有人事自主权。深圳某民营医疗投资机构负责人就告诉记者,他们托管江西一家市级公立医院,政府就要求不能辞退原有人员,虽然实际情况是那家医院真正能发挥作用的人只有1/3。

上海景和投资有限公司的丁为民还认为,信息不畅通是一大问题。对于投资者来说,目前具有优质壳”资源优势的医院的改制需求仍然是稀缺资源。

对于即将到来的改制热潮,专家还提醒一些公立医院注意投资方对医院的投资是否属于战略性投资,不排除有些投资机构和公立医院合作只是为了利用医院包装上市,以达到他们圈钱的目的,这对于医院来说有着极大的风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