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培训:不是陈年的酒

时间
2004-03-18

一位医药代表在公司接受了一天的培训,当记者问及收获如何时,他撇撇嘴说,纯粹是耽误时间,都什么年代了,还在“老生常谈”,讲销售技巧,所举的案例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这一套老代表几乎人人都能背了。

“陈年”培训无人喝彩

一家制药企业的培训经理认为,从上世纪80年代跨国制药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到现在,我国的药品销售经历了初始阶段、发展阶段、无序阶段和如今的调整过渡阶段,每个阶段企业所需要的培训都是不同的。但总体来说,现在的培训市场明显落后于企业需求。

精诚泰和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海波对记者说,近年来,国家花大力气整顿医药市场,各种法规纷纷出台。同时,与医药流通密切相关的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体制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在这种形势下,能否深刻理解和运用各种政策,对企业营销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很多企业渴望关于政策解读方面的培训。但遗憾的是,目前能提供这种培训的公司并不多。

杰威联讯企划顾问公司总经理范群认为,随着中国药企逐步与世界接轨,国际医药业的市场环境,以及国内企业在世界制药产业链上的价值和作用等问题也是企业非常关注的,如国内仿制药品如何进军国际市场等,但是目前能进行这种高层培训的公司还非常缺乏。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的培训部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培训,其目标对象和内容都过于单一,目标对象多是医药代表,而与之相对应的培训内容也过多集中于营销技巧。实际上,公司各个层面的员工几乎都需要培训,所需要培训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例如,人力资源部需要医药人才选拔、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政府事务部需要政策解读方面的培训,媒体公关部则需要媒体沟通管理方面的培训。

即使是销售技巧的培训,传统的内容也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一线销售人员的需求了。一位医药代表告诉记者,培训总是告诉你应该去做什么,但我们现在最需要知道的是怎样去做。有些专家确实讲得挺好的,但听完课后,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解决。

培训公司也有苦衷

面对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一贯注重市场需求的培训公司也有苦衷。

北京凯文金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大昆就对记者倒起了“苦水”:虽然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意识到了培训的重要性,但其认识还是存在一些偏差。例如,不做培训需求分析,却希望一次培训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将培训和营销策划混为一谈,希望培训师帮助策划产品营销;将培训与学校教育混为一谈,一次派遣数百人参加培训,使得培训中根本无法实现互动;缺乏完备的年度培训计划,选择培训过于盲目和随机;培训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培训的时间和经费无法确定;培训市场中存在“恶意欠款”等等问题。

此外,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通过自己培养获得,还是从其他企业直接“挖来”?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答案。有些企业认为,与其自己辛辛苦苦,劳神费钱去培养人才,还要冒着被竞争对手“挖去”的危险,倒不如直接通过猎头公司,从其他企业去“挖”就可以了。这种观念对中国医药培训市场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针对需求设计内容

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木桶是由一块块木板拼起来的,最短的那块板决定了木桶的容量。如果将企业比作一个木桶,生产管理、营销策划、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计划、培训管理等就是构成木桶的一块块木板。如果对培训管理不重视,这块板就会变短变小,无论其他的木板出不出问题,木桶一样会漏水,企业一样会出现问题。

概括地说,企业进行培训,无外乎有两个目的,一是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一是推进企业文化,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因此,新的培训课程就应该围绕着这两个需求,有的放矢地设计。

据悉,在今年的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期间,北京北拓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出的有关医药招商策划与执行、再造组织执行力两个公开课,就是为企业解决营销实际问题及提升员工素质而设计的。类似的例子还有,例如针对目前国内制药企业“同质化”比较严重的特点,凯文金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就推出了“竞争性销售”的培训课。

酒愈陈愈香,但培训不是陈年的酒。“与时俱进”既是医药企业对培训的要求,也是培训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