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药店药价调查:说“平价”就是“平价”吗?

时间
2004-05-09

据中国医药报讯 在“平价”成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商家竞争利器之后,如今打着“平价”旗号的药店与普通药店在药品价格上究竟还存在多大差距?顾客对药品平价的态度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在北京进行了调查。

平价不平价,消费者眼见为实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经过价格战的洗礼,有平价药店之称的鹿春堂、一元堂等药店与非平价药店在某些药品价格上的差距几乎已经缩小到零,且不同的药店在药品价格上各自拥有不同的优势。由此看来,“平价”已经不再是平价药店所拥有的市场竞争的独门利器。

在调查的过程中,记者还发现各大药店之间的药品价格之战目前还没有停息。京隆堂、永安堂、利君堂、一元堂等不少药店推出了几十种到百余种特价药品以吸引消费者,永安堂药店还推出了购药满200元以上8.5折优惠等更具诱惑力的促销举措。记者在利君堂大药房(地安门分店)看到了他们的促销海报,他们的口号是“365天,5000余种药品天天特价”。该药店甚至推出了十五种无利润品种销售一个月的活动,并且承诺:药价超出市内同种药品价格的,七日内退还差价。德威治大药房则推出了限时特价销售(即在某一特定时间段里某些药品执行特价,时间过后恢复原价)的活动。

消费者对价格“处之泰然”

在几家药店门口,针对平时购药是否对药品价位进行比较,是否选择平价药店等问题,记者对前来购药的顾客进行了随机采访———

在同仁堂药店前,记者采访了一位中年男士,当被问及在买药时是否考虑选择平价药店时,他回答,“没有考虑过,需要时就在附近买药”;一位刚刚买药出来的年轻女士,表达了同样的想法,“需要什么药就买什么,反正是自己掏钱。”

在一元堂康馨达药店,一位原来在外地上班,如今退休回到北京的唐老先生说,“常用药就在附近药店买,不常用的也没有比较过价格。如今岁数大了,添毛病了,所属企业实行药费包干政策,每月二十几元的药费,大病才给报一部分”。在问及他是否偏向去平价药店买药时,他说:“总体感觉药店的药价格都差不多,不过这里(一元堂)的善存片便宜,别的地方43元,这里特价35元,便宜8元钱。”在一元堂西坝河药店,一位老先生表示,药费是自己负担,所以买药如果不是急需的,会寻找一些药价比较便宜的药店买药。他说“一元堂”的特价药便宜,这次给孩子买了些川贝枇杷止咳露。

在益康堂(亿峰药店),一位中年男士表示,“这里药还是比较便宜的,另外这里的服务也好。比如这治蛔虫的药,买一盒要二十五六元,平时有病了几粒药就可以治好,买一盒回去根本用不了,时间长了就失效了。这种药,别的药店都是整盒卖,这里可以拆开买,我买了4粒才5元,价钱也比较合适”。

在利君堂大药房(地安门分店)前,记者采访了一对老人,他们离金象大药房比较近,平时感冒之类的药一般去那里买,不过因为他们是享受医保政策的,所以更多的时候是在定点医院买药。利君堂这里搞促销活动,正好有需要的中成药就过来买了:“平时对药店没有选择,药店一般都是刚刚开业时便宜,过一段时间药价都一样了,没有什么区别。”

记者手记:

综合对上述药店的随机采访,我们不难发现:除部分用药比较多的人群外,不少人对药店几乎没有选择性,购药的随意性很大,需要时就买。看来京城的药品价格大战,更大程度上是药店之间的“战争”,远没有惊动他们的上帝——顾客。人们对于药店药品降价的感受并不是很明显。

日前,针对2004年北京市医疗机构第一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中标药品,北京市发改委制定了临时零售价格,共涉及8510个品种规格的药品。除个别低价药品外,其他绝大部分药品平均降价9.2%。这个消息似乎比单纯的几家药店的药品降价,给北京百姓带来的实惠更多。

看来,只有医疗机构和药店的药品都不再存在药价虚高现象、药店不再标榜“平价”时,人们才会切身体会到药品的“价廉物美”,也才是药品平价时代的真正到来。

附图:北京部分药店部分药品价格表(调查时间:3月上旬)

单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