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解禁交通要塞北京药店何时能剪得金羊毛?

时间
2004-09-09

据中国医药报讯8月17日,《北京市开办药品零售企业暂行规定》实施第一天,药监部门共受理了514份开店申请,这几乎是北京市现有药店数量的1/3。显然,北京市药店审批的解禁,使药品零售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这同时意味着,零售药店抢滩布点将向更广泛的领域渗透。那么,诸如机场、火车站、地铁等交通要塞,能否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呢?

机场:“地方保护”到几时?

今年8月5日,改扩建后的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正式投入使用。作为广州的新标志,该机场的目标是掌控“南中国制空权”,年旅客吞吐量2500万人次,远期规划为8000万人次。与此同时,对机场未来一样踌躇满志的还有本草大药房,这个开在候机大厅、总面积270平方米的药店,尽管尚处于试营业期,但药店方面对未来信心十足——显然,“机场商圈”再次燃起了药店掘金交通要地的希望。

如果说本草进入航站楼是看中了新白云机场的巨大潜力的话,那么,改扩建后的首都机场似乎应该更具优势。工程总投资167亿元的首都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首都机场集团公司预计,机场全部改扩建工程将于2007年底前完成,届时年总体客运吞吐量将从现在的3500万人次提高到6000万人次,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型复合枢纽机场。

对于未来崭新的国家门户与窗口,北京的药店既跃跃欲试,也顾虑颇多。金象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军说,金象进机场他早就想过,也曾经和机场方面谈过,但是,目前首都机场的商业仍属于机场专营,机场方面似乎不太愿意让外面的人来做。这一说法记者从首都机场商业管理部张玉明先生那里得到了证实,他说,目前机场的商业都是由自己的商业公司进行运作和管理,还没有引进店面的考虑。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局面不会长久,毕竟,市场竞争会渗透到所有领域,任何形式的“地方保护”都不会“铁板一块”。也许正是出于这一点,徐军对未来持乐观态度。他说,如果在机场开店,会以礼品药作为主打产品,“因为外国人对中国的参茸类滋补品比较青睐。”

但是徐军说,即使开店,也不会把店面做得太大。由于机场高额租金的限制和人们观念尚难改变,即便是主营礼品药也并不一定就能够保证营业稳定。德威治大药房总经理张玉宽对机场开店就没什么兴趣,“进机场我们不考虑,平价的德威治不能因为要平衡高额的机场租金去破坏整个价格体系。”

在这一点上,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王锦霞的看法似乎更深了一步,她指出,如果药店开进机场,店面不必很大,更不要指望它能在多大程度上赢利。机场药店的主要目的应该在卖药之外,尤其是在地处首都这样一个有着得天独厚条件的国际机场,其广告效应不容小觑。如果药店方面能够把市场细分,针对某一层次的顾客做宣传,在机场开店应该是很可取的。

事实上,王锦霞的想法与已经开进新白云国际机场的本草大药房的初衷不谋而合,本草方面在开店伊始就曾指出,“即使这个店不赚钱,作为一个品牌形象也是好的,这个广告绝对值得做。”

火车站:“在水一方”到几时?

北京火车站内唯一对公众服务的药房设在二层中央检票厅内,事实上,称其为药房并不准确,正确的叫法应该是“车站医务室”。这个10平方米左右的“小不点”在售卖防暑、降压、缓解腹泻等常用药品之外,还兼具为需要服务的旅客输液、抢救等急诊的功能。

医务室主任张立岩说,作为车站硬件组成的一部分,医务室主要以为旅客服务为目的,药品都是最常见的普通药品。这里虽然客流不少,但因为都是三五元钱的药,没什么利润,所以盈利状况并不好。之前也听说有药店想进站开店,但由于北京站的窗口示范地位,所以把关很严,另外,这里的租金也较高,所以药店进站比较困难。他说,起先车站自己的几个候车大厅也提出过开办药店的请求,但都被车站方面驳回了。

车站进不去,车站周边地区呢?记者走出北京站,发现在附近安营扎寨的药店还真不少,最显眼的是与候车大厅隔街相望的同仁堂北京站店。店内的从业药师郑秀琴告诉记者,由于位置显眼,又是老字号,来这里购药的基本上都是外地游客,同仁堂自产的药销得不错。

距离同仁堂北京站店不远处的恒基商城内,还有一家永安堂,其值班经理告诉记者,近年来,围绕着北京站至少开了四五家药店。尽管每天进进出出北京站的旅客很多,可真正需要买药的人确实不多。此外,尽管几家药店与北京站仅一街之隔,但由于路面没有直行通道,顾客不可能为买药而背着大包小包从地下通道钻上钻下,所以几家药店目前的经营状况都不是很好。

显然,受交通条件的制约,北京站如潮的客流并没有转化成药店现实的利润。

另据了解,作为今年北京市政府为民办的56件实事之一,北京西客站地下二层商业网点拆除工作业已完成,先前驻扎在这里的511个摊位已全面撤出市场。西站管委会经营部方面透露,改建后的出站大厅将不再批准建立集中的大规模的商业网点,今后一两年内也不会有招揽药店进站的考虑。

地铁:“利润潜藏”到几时?

曾对“地铁商圈”寄予厚望的广州福临连锁药店和随后取而代之的同济大药房在今年7月宣布关门,结束了历时4年的辛苦经营。1999年,广州地铁公司公开招标,吸纳药店进驻地铁。作为当时竞标的三家药店之一,福临连锁药店最终取得了在地铁16个站开办药店的经营权。然而,2002年,福临大药房在地铁一号线的店铺就已陆续停止营业。随后,同济大药房全面进驻二号线并开设了16家药店,并将原一号线内的“福临大药房”全部改造为旗下的药店。但可惜的是,同济大药房依然没能走出“地铁药店难存活”的怪圈,迄今,广州地铁内的所有药店已黯然退场。

福临连锁药店经理李建群说,地铁铺租比地面相对贵,人流量又较少。当初,之所以选择在站内开店更多的是为了长线投资,盈利主要靠熟客——来地铁购药的消费群体相当稳定,他们通常是繁忙的上班族,在坐地铁时购药既轻松又适合他们的生活节奏。他当时预计随着地铁2号线的开通,最终的客流量将会达到120万人次左右。但事实是,地铁2号线开通了,药店的营业额并没有随着地铁客流而水涨船高,大客流量并没有带来稳定而充足的客源。而更加可惜的是,继之而起的同济大药房依然覆辙重蹈,没能走出“失利”的困境。

相比起广州地铁药店的起起落落,北京地铁至少目前根本就“免去”了让企业冒风险的可能。根据今年6月1日施行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站厅、疏散通道内应当保持畅通,禁止一切影响通行和救援疏散的行为,禁止设置商业摊点。采访中,地铁方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地铁中还在营业的音像社、便利店等都是因为合同没有到期而继续营业,但地铁总公司已经告知商户不再续签合同,合同期满必须全部撤出地铁。

张玉宽一直都很看好地铁药店的商机,他分析说,如果根据各站的情况细分客户群体,并进行一定的策划,相信地铁药店的盈利不会成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此前德威治曾与地铁总公司谈过几次开药店的事情,最后都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没有成行。现在,《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出来了,药店从业者即使不甘心也没有办法。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出于遇到紧急情况时的人员安全考虑,北京市采取的措施是可以理解的。但应该看到,地铁出站口附近也存在着商机,事实上目前在地铁站周围已有不少商圈形成,诸如西直门地铁出站口。在药店利润不断受到挤压的今天,无论如何,地铁的客流都是不容忽视的潜在利润点。对于广州地铁药店的失利,他说,国外地铁药店,经营品种定位于日常用品,包括居家常用药、日化用品、杂志等,国内地铁药店现在没有做到这一点,这与顾客及经营者对地铁药店的定位不准确有关系。如果经营者能确定地铁商圈内购药的群体特性,再根据他们的消费能力等情况,改变经营策略,赚钱应该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