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不"感冒"消费者反应不一一元药京城品冷暖

时间
2004-09-21

据中国医药报讯 近日,有报道称,“一元药”将在北京“升温”。随着感冒高发季节的来临,“一元感冒药”系列药品也意欲扩大在京城药品零售市场的份额。为此,记者于9月10日和9月11日走访了多家药店,询问了业内人士对此的看法。

药店不“感冒”

记者从王府井步行街上的金象、桐君阁、医药器械商店等几家大药店了解到:他们从没有经销过“一元药”。

桐君阁一楼柜台的一位女店员说,他们每个柜台都有1元~3元的零散小药,有的药还可以拆零出售。比如肠虫清,两片价格1.2元;散利痛0.85元/粒;藿香正气水1.25元/瓶。王府井医药器械商店党委书记张秋红说,他们不会考虑进这种“一元药”,最主要的原因是这种低价药在品质及药效上能否让人放心还要打个问号,他们在进药时首先考虑的是药品品质。一元堂朝阳区西坝河大药房经理王芝玲女士对“一元药”的销售前景也不看好。她说从年初至今只卖了近400袋“一元药”,“这个地区外地打工的人不多,买‘一元药’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出租车司机。因‘一元感冒药’里含有能导致嗜睡的扑尔敏,所以,我们的售货员都劝司机不要买这类可能会影响行车安全的药。”在位于朝阳区光熙门的单体药店鹿春堂,女经理车立文甚至没听说过“一元药”。海淀区西三旗街道敬一堂平价药店的一位中年女店员说,“一元药”在流水好的药店销售可能会好一些,但在该店,这种药毛利低,销量也低。

消费者反应不一

对于是否会购买“一元药”,京城消费者的反应各不相同。记者分别在几家药店门口随机询问了前来买药的居民对“一元药”的看法。一位教师认为,“一元药”大概是厂家的一种促销招术,她只买有品牌保证的大药厂生产的药,不会选购这种便宜药。一位中年男士说,他买药很注意厂家和生产日期,品牌药一般质量好见效快,即使药一时用不完,也可以保存起来,他没有多少闲暇时间反复跑药店,希望一用上药就可以解决问题。价位低的药他担心治不好病,反而要重复用药,不划算。

一位60岁上下的大妈说,当然是疗效好药价又便宜才好。如果管用价钱又低干吗不用!一位做鲜花生意的外地打工小伙子说,有个头疼感冒的挺一挺就过去了,吃什么药啊。实在不行了,吃点小药就没事了。如果“一元药”能顶用,他肯定会买。

厂家依然执着进京

记者将采访到的情况通报给“一元药”的生产厂家——广州诺贝华乐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守良。许守良称,“一元感冒药”今年4月进入北京以来,目前销售量已经超过了10万袋,“一元药”系列也由单一的感冒药扩展到肠胃药和止痛药等8个品种。北京的老百姓可以在全市的近100家药店里买到这种药品。

许守良对“一元药”进军北京很有信心,他说,从去年11月“一元药”系列在全国上市以来,已销售了3000多万袋,为公司带来了2000多万元的销售额,公司正在着手扩充品种,拥有8亿人口的农村将是未来“一元药”的主战场。他承认北京市场做得不够好,主要是因为北京药品零售业市场化的程度不是很高,竞争还不够充分。他坚信,他们的市场定位是正确的,因为他们搞了近8个月的市场调研,才决定推出“一元药”系列,老百姓需要低价药。

业内人士静观态势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一元药”是企业的一种营销手段。假如将出厂价格定得接近或低于成本,那就是低价倾销,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一元药”将低价格印在包装上,确实达到了吸引消费者的效果。但由于预先确定了最终的低售价,必然会给流通环节带来巨大压力。金象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军认为,从经营的角度讲,“一元药”生产企业的思路是不错的。低毛利高销量不失为一个好的赢利模式。消费人群的差异,也决定了消费需求的差异。“一元药”的价格并不是市场最低价,从消费角度而言意义不大,但却是医药行业的一个营销“亮点”。另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在北京,拥有众多白领及医保等庞大的消费人群支撑的大药店无需迎合低价位药品市场,从而导致“一元药”只能在市场边缘有所作为。

作为“一元药”的北京总代理,北京一元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晓军说,选择产品销售种类的关键是看消费者是否需要、产品毛利率以及销售量,“一元药”主攻低端市场是有作为的:于行业,引起了低端感冒药市场的竞争;于消费者,则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同时可以节约医疗卫生资源,避免药品浪费。他承认“一元药”在一元堂各门店的销量有差异,但这是当地消费者的差异决定的。一些药品零售企业不愿意经营低端药品,主要是担心影响高端药品的销售。一元堂经营“一元药”的体会是:满足了低收入群体的需要;带来了人气;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他坚信,随着“一元药”系列品种的扩大,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但是,独木难撑,他希望有更多的药品零售企业加入进来。

看来,“一元药”想做大北京市场,还有一段崎岖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