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面积减少采收成本提高红花市场拉响警报!

时间
2004-10-29

据中国医药报讯 红花又名红蓝花,一年生草本植物。它以“寒、耐旱、耐贫瘠、耐盐碱”,好种易管,适应性强,因而广泛栽培于高山、丘陵、滩坡、盆地、沙丘、草场等地。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红花广泛用于染料、化妆、食品色素等诸多领域,同时也是中药材主要出口产品之一。今年红花的采收已经结束。市场上红花走势平稳,价格稳中有升。那么,红花后市表现如何呢?

多种原因曾导致价格低迷

据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我国红花产不足需,年产销量在五六十万公斤;60年代后,红花的产区由黄淮、江淮转向新疆、甘肃等地,红花的种植面积、产量均得以拓展,产销平衡;进入70年代,红花全国栽培面积在20万亩以上,产量约达二三百万公斤,而红花的年需求量一般不超过180万公斤,红花出现了产大于销的局面;80年代后红花的面积随着其他药材的扩种而减少,价格随之上扬。1998年红花价格曾一度达到每公斤70元,最高时达到每公斤90元。此后,红花的高价位刺激了生产者跟风种植、面积盲目扩大。2001年后,红花价格开始下跌,每公斤红花的价格一直徘徊在16元~18元。

业内人士分析,红花价格的持续低迷固然与其发展历史密切相关,但还有三个原因不容忽视。

1.用量平稳。近年来,制药业飞速发展,使红花用途得以拓宽。但是,近几年来,出现了化工提取红花替代品,尤其是GMP认证后厂家相对减少,中药材出口受阻等原因,造成目前红花用量平稳。

2.库存丰厚。红花的主产区是新疆、甘肃等地。那里气候干燥,适合红花的生长和贮存。1997年红花的高价位刺激了产区、次产区药农的大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红花1998年秋至1999年春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按亩产15公斤的产量(此为收购产量)计,总产量也在600万公斤以上。也就是说在1999~2002年不种一亩红花也够药用。况且红花极易存放,室温情况下,用塑料袋存上3~5年,只是色泽稍变淡,其他均无影响。

3.红花产区种植习惯难以改变,产量稳定。尽管红花价格持续几年低迷,但新疆、甘肃等地主产区仍坚持种植,因为红花种植非常简单,整个生长周期又无需投入大的劳力管理,即使不收红花,亩产250公斤~300公斤的红花籽(一般红花每公斤2元左右),也与种粮价格相当,况且当地多年来食用红花籽油已成习惯,因此产区药农每年均有相当多的种植面积,总产量稳定。

红花价格后市走强

据了解,目前新疆红花市场价每公斤33~35元,陈红花28~30元,价格已经上涨。主要有以下原因:

1.粮食价格的上涨,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红花面积的发展。2004年新年伊始,国家针对农民“种粮亏损”情况出台了“一号文件”提高粮食价格,对种粮给予相应补贴,粮食上涨,药材价格回落,这一涨一落,形成鲜明的反差,严重动摇着产区药材种植面积,又制约着次产区新产区的药材发展,红花种植面积减少已成事实。

2.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速红花面积大幅度减少。红花尽管具有种植容易、管理简单、种植周期短、适应强等优点,但采摘费工费时,又与农忙时间一致,因此,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更多地考虑种植可用机械化操作的农作物,像小麦、水稻、油菜等。而对相对费工的红花可能不愿意种植。

3.红花采收成本提高。红花的整个收获期在15天左右,一般在早晨6点至中午10点采收,每公斤采收成本在15~20元左右。如果在采收期间遇阴雨天,将加大红花的采收成本,减少红花产量。在红花低谷期,产区许多药农仅仅只采一至二茬,许多红花在地里无人采摘,白白浪费掉,因而许多药农对种植红花失去信心。

分析以上情况预测,目前我国红花种植地面积减少,采收成本提高,同时受粮食价格的上涨、运输成本提高等影响,随着库存的消化、面积、产量的减少,用药高峰的到来,相信红花的价格将节节上扬,每公斤四五十元的价格应该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