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打压价格越高” 国储糖拍卖深陷国储铜阴影

时间
2006-04-24

去年年底国储铜拍卖失利的阴影似乎投射到了国储糖身上。

4月18日,9.2万吨国家储备糖以超过每吨4800元的高价成交,最高甚至达到5060元/吨,大大超过市场预期。受此影响,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货全线涨停,白糖现货市场也出现大幅上涨。

对此,多位现货市场研究人感叹,国储越打压行情越走高,市场已经很难用理性来形容。

干预再次失利

本轮国储糖拍卖是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财政部经多轮会商后的动作。此前,国储已于1月5日和1月16日分别向市场上抛售了18.6万吨白糖,希望能平抑高企的市场价格,并在短期能够把国内糖市和国际糖市隔离开来,进而实现政府对糖市的调控。

但今年一二拍均以失败告终。市场在供应短缺的背景下单边上扬,甚至与纽约和伦敦糖市并肩而立,造成涉糖下游企业不敢进货、生产企业大量压库惜售的混乱局面。

其时,受世界主要产糖国家巴西把糖用甘蔗大量转产酒精的影响,全球糖价在投资大师巴菲特“今年有望攻破50美分/磅”的预言下,急剧攀升。同时,我国2006年糖产量小幅下滑,国内白糖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记者从当天参与拍卖的某企业人士处获知,共有70多家企业在参与竞买,9.2万吨白糖明显僧多粥少。

在本次拍卖之前,受国储糖将大举入市传言的影响,国内现货和期货市场一度从6000多元走低到了4500元区间。然而当国储在4月18日真正出手时,市场反而呈现同政府预期相反的走势。

对此,东银期货白糖事业部的黄永进分析,4月18日的拍卖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市场特别是下游企业对进入5月后糖消费保持乐观态度,而且对高糖价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增强,国内糖价回调已基本到位,4500元/吨以下的价格已不能得到市场认可;二是年初糖价看涨方多来自糖厂,下游企业处于迷茫状态。但随着国际糖市的强劲上扬,用糖企业对糖价的看法也开始与糖厂趋于一致,提前采购意愿趋强,心态上的微妙变化将使糖价恢复此前的上涨势头。

国储铜阴影再现

中国国际期货的郭守良表示,从本轮国储糖拍卖禁止流通企业参与的手法来看,与2005年岁末的国储铜拍卖如出一辙。

“当时国储铜拍卖的原因也是国内市场价格严重失控,已经产生了巨大的价值扭曲。”一位分析人士表示,现今的国内糖市也和其时的铜市一样,价格狂飙,而政府几近束手无策;二者拍卖的背景也很相似,都是国际市场牵着国内市场走,都是目前我国短期无法实现自给自足的必需品。

而拍卖之后,短期看,二者结果也如此相似。“抛铜更激发了买盘兴趣,本次国储抛糖也同样使买盘兴趣得以恢复。但在价格上涨是否可持续,还要观察外盘的情况,以及随后现货市场销量上的配合。”他说。

但黄永进认为,抛糖和抛铜有所不同的是,我国对铜的进口依赖度相当大,抛铜很容易被国际市场所利用,而糖的进口依赖性没那么大。

上海海通证券的丁频认为,国储入市再次将政府置于“是继续干预还是放任自流”的尴尬境地。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国内和国际联动的迹象非常明显,国储拍卖一旦走进“越拍越高”的怪圈,后期市场将彻底游离于监管层的干预之外。

难题如何破解?

市场顾虑已经摆在了监管层面前。

在4月18日拍卖结束后的分析会上,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马占平介绍,本榨季全国食糖产量为880万吨,储备糖投放总量为120万吨,再加上30万吨的进口糖,如果糖价在每吨4500至5000元,预计今年缺口不大。

马占平表示,政府对糖价的调控将兼顾制糖企业、流通企业和终端用户各方的利益,寻求一个平衡点。现在四五月份各投放储备糖20万吨已经确定,原定调控计划中后期仍将放出60万吨。

但某市场分析人士旋即指出,最高拍卖价达5060元/吨,这显然不是制糖企业、流通企业和终端用户最佳的利益平衡点。也非政府在4月18日开出3800元/吨竞卖底价的初衷。

分析师李军认为,北京时间19日零点,美盘605期约糖价暴涨64个点,收于17.52美分/磅,607期约糖价同时上涨67个点,以17.94美分/磅报收,国内的涨势也就基本确定了。“国际国内市场联动相当明显。”

而从本轮拍卖看,拍卖无法平抑市价的迹象业已显现。“下一步,政府必须力避再蹈国储铜拍卖覆辙。”前述分析人士表示。

他认为,拍卖失利的原因在于入市糖总量太少,没有对市场构成应有压力。与此相比,拍卖之前让利剑高悬市场头顶的做法实际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