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好景不长收不抵支 "平价药店"销声匿迹?

时间
2006-12-26

3年前,福建省药品零售巨头惠好与美信好又惠高举平价大旗,几乎同时“杀”入厦门。这两条鲶鱼搅动了当地零售市场,其他药店的药品价格随即如多米诺骨牌般相继下调。当时,几乎所有药品经营者都把“平价”二字牢牢挂在嘴边。

但是,3年后的今天,放眼厦门药品零售市场,却似乎没有人愿意再扛平价大旗了。为什么曾经风光无限的平价药店,在这座城市已经难觅踪迹?药价是否将重新居高不下?

当年满街都称“平价”

2003年冬,惠好和美信好又惠在厦门鹭岛开门纳客时,其开架经营的模式让市民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对比后发现,两家店大多数药品的价格比其他药店便宜。于是,很多消费者提着菜篮子,换了两三路公交车前来买药。

有业内人士透露,平价药店开业当天,当地另一家规模较大的药店的营业额减少了5000多元,这迫使厦门其他药店奋起迎战。本土的鹭燕、光华等大药房纷纷调整了药价,其中鹭燕更是对其经营的近千个常用药品种大幅度降价。规模不大的聚德堂与文灶药店和永裕泰药店结盟,共同打出平价药店招牌。

好景不长收不抵支

从2003年底至今,“平价”、“微利”成为整个厦门甚至全国药品市场的关键词,几乎所有药店都卷入到价格战的大潮中。据业内人士测算,2003年仅一年,厦门药品零售环节的平均毛利率就从30%降至15%~20%。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药店经营者发现,打价格战让自己收不抵支,因此渐渐与“平价药店”划清了界限。仍自诩“平价”的,又只剩下惠好和好又惠了。

然而,曾经自称“价格屠夫”的厦门市惠好医药有限公司在去年刊登了企业终止经营公告,并更名为惠好医药连锁滨北分店。难道叱咤一时的惠好要退出厦门药品零售市场?对此,惠好相关负责人的解释是,“更名是为了节省改造的成本”。而此前,惠好已经缩减了其在当地的白鹭洲店和滨北店的营业面积,并把市场重心转移到了人口约是厦门五倍、药店数量只比厦门多一倍的泉州。惠好负责人承认,企业在厦门并没有多大的优势,厦门药店租金高、员工工资高等因素都导致了惠好在厦门的经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同样的难题当然也摆在了好又惠的面前。美信好又惠滨南总店最初的营业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后来缩小到1000平方米,而后一再减小,腾出来的门店被用于开展药品批发、药膳和物流方面的业务,并悄然与全球第一医药零售品牌美信分道扬镳。

“平价”在厦难以生存?

药品零售业内人士认为,平价药店之所以无法在厦门开花结果,原因有三:厦门经济发达,百姓收入较高,对药价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当地人口总量较少,直接影响平价药店的销量;相对于其他中等城市,厦门的店租、人工成本较高。一般情况下,平价药店店面的租金在100元/平方米的情况下才能够保本。然而,相关数据显示,厦门店面的租金大多在120元/平方米以上,好地段的租金更达到250元/平方米以上。而面积较大的药品超市,若没有足够的客流量,是无法承担租金、水电、人工成本的。

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过度价格竞争产生的一些不诚信经营行为,也让消费者们渐渐远离了平价药店。

上月,好又惠健康广场国际药膳食疗中心试营业。好又惠相关人士表示,健康广场将集食疗、保健、康复、养生和购物于一体,主要目标客户群为城市白领、公务员、商务高管、企业家、外商等中高收入阶层人士。市场人士评论说,此次转型表明,好又惠已不再主攻平价。而惠好滨北店则引入了一个国际知名保健品品牌,以期能在参茸燕窝市场有更大的作为。

虽然医药市场风云变幻,但长期从事药品零售工作的某药店负责人指出,对于厦门药品零售市场而言,药品加价率控制在15%~20%是合理的,如果太低,药店将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部分药店多元化经营,只是希望挖掘一些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普通药品低价位运营的局面将不会改变。通过前两年的价格战,药价居高不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为老百姓已经认同平价药品,哪个药店敢一味提价,就将千夫所指,并最终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