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者有苦难言医疗器械展会为谁辛苦为谁忙

时间
2003-11-24

据中国医药报讯 医疗器械展会举办次数过多,内容大同小异,水平参差不齐,参展企业认为意义不大,主办者却乐此不疲,人们不禁要问??医疗器械展会为谁而办?

10月10日,岛津医疗器械公司的吴巍小姐终于结束了为期一周的2003年秋季南京医疗器械展会的参展工作,可她根本没时间歇一口气,因为由总后卫生部主办的2003医疗器械展会10月13日就要在北京开幕了。无奈,她只好与同事们“马不停蹄”地赶到北京,筹备新的展会。

记者随手点开了一个医疗器械网站,在会展公告的目录下,记者看到仅2004年4月以前,就有河南、沈阳、山东、江西、上海等8个城市准备举办医疗器械展览会;此外还有一个西部医疗器械博览会和一个有关肿瘤治疗的医疗器械博览会。难道医疗器械业一年真的需要举办如此众多的展会吗?

参展企业有苦难言

面对记者的问题,飞利浦公司的贾先生回答得非常直率:就现在医疗器械的市场环境而言,一年顶多两次展会就足够了。以前医院与企业除了在展会上,确实是没有机会沟通。可现在企业的业务员每天都往医院跑,企业与医院之间大量的沟通工作早已由销售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完成了,参加这么多的展会对企业的销售不会有太大的帮助。众多的展会之所以办得下去,是因为除了几大传统展会外,这些展会的主办方大多是医疗器械企业的“婆婆”,企业不敢不参加罢了。

那么,参加一次展会企业的花费有多大呢?贾先生给记者计算了一下:展会场地租用费约每9平方米3000美元,对于GE、西门子、飞利浦公司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展台的面积至少都要在100平方米以上;展台搭建费用约需要20万元人民币;由于飞利浦公司的销售和生产是财务两条线,参展的样机需要从生产厂家租用,再加上运费每台约合50万元人民币。除此之外,还有参展工作人员的开销,一般参加一次展会需要50名左右的工作人员,如果其中有外籍工程师做技术支持,其工资至少是每天500美元。

如果说展会支出对于像GE、西门子、飞利浦等这样的大型跨国企业来说还相对能承受的话,那么对于国内中、小企业来说就真是不堪重负了。

改变现状从何下手

据记者了解,医疗器械展会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中国经济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医院根本没有机会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沟通,出于双方交流的需求,中国医疗器械工业公司在1979年试办了第一届医疗器械展会,得到了供需双方的热烈欢迎。由于那时医院购买医疗器械是国家拨款,如果年底没有用完就要交回,为了方便医院在年底补充购买所需医疗器械,展会发展为一年两次。在1984年以前,医疗器械展会并没有给主办方带来巨大的利益,那时的展会是为满足供求双方的需求而办的。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举办展会的收益越来越多,主办方逐渐品出了办展会的甜头。于是,展会越来越多。掌管医疗器械招标采购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总后卫生部也加入了举办医疗器械展的行列,一些地方的行业主管部门也不甘落后,开始举办省级的医疗器械展。而与此同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营销能力也在加强。随着其业务员和代理商工作的全面开展,供求双方沟通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通畅,展会在企业和医院之间的桥梁作用逐渐削弱。企业参展与其说是为了销售,还不如说是为了展示企业形象。但展示企业形象,每年一到两次也就足够了。

有关人士指出,办展会应该是帮助供需双方沟通、交流,促进行业的发展。因此,展览何时举办,举办的频率、展会内容等应该根据市场状况、供求关系而定。现在的情况似乎有点儿“本末倒置”,更像是“为了展览而办展览”。正因如此,造成各医疗器械展会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低水平的展会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帮助,还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另外,据悉本次展会已有杜塞尔多夫展览(中国)有限公司参与主办,外国展览公司进军中国展会业的步伐明显加快,以目前展会业的现状很难应对挑战。要想改变目前的状况,一方面代表企业利益的行业协会要发出越来越有力的声音,并进行协调;另一方面,各主管部门要切实改变观念、转换职能,真正从帮助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互相协作,优势互补,尽快将展会从“为了展览而办展览”转变成“为企业和客户需求而办展览”。同时,有关部门要对现有展会进行整合,切实提高专业展会的水平,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