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化妆品市场年终回眸:浪起处,惊涛裂岸

时间
2003-12-29

2003年的中国发生了太多出乎意料的事,值得人感慨!

2003年的中国洗涤化妆品产业也大事连连、高潮迭起,令人深思回味!

如果将2003年高速发展的中国比喻成百川汇聚、来势汹涌的大海的话,那么洗涤化妆品产业就是其中一条水流湍急的河川,虽然有暗礁,虽然有逆流,但其前进的速度与方向却势不可挡。

回首走过的一年,确实有太多的事值得感慨!上半年非典的突发给整个行业一个措手不及,商业的停顿使原本健康的发展态势被打断。然而,危机面前行业并没有停步,从企业内部管理到市场营销渠道,从危机应变能力到企业形象建设,国内日化企业与非典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对抗赛:洗涤厂家灵活调整生产线,加大消毒除菌产品的宣传;彩妆厂家抓住消费细节,减少口红而增加眼部产品销售;提倡公共卫生意识,一系列公益活动地展开……同行业的积极应对,使疫情带来的损失降至了最低限度!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非典不仅没有阻碍它们的发展势头,反而从侧面提高了消费者的卫生意识与习惯,给行业带来了更为长远广阔的市场空间。2003年的洗涤化妆品产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非典只是其中的一段不和谐的插曲,它完全被行业蓬勃发展的朝气所淹没。

降价、降价、再降价,2003年是在一片降价声中度过的。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将洗涤化妆品市场形容为一个暴利行业,而随着今年外资企业掀起降价浪潮,这种境况正在改变!新年伊始,洗涤化妆品行业霸主宝洁就开始了一次重大的战略调整,其洗衣粉、沐浴露、洗发水等产品价格相继下调,直指中低端市场;同样是今年,在彩妆市场良好的发展态势中,美宝莲也开始大幅降价,由中高档品牌向大众化品牌转变。价格战似乎成了流行词,而价格回落也成为市场的一个整体趋势。当然,价格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挑起这场战役,除了欲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外,降价也是为了能有效压制住初具规模的本土企业,对于国内企业而言,与外企正面短兵相接,无疑是一次艰巨的挑战。但从另一面来说,正是由于本土企业的崛起才迫使外企不断的降价。而在中国市场,外企长期占据市场龙头地位,产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洗涤化妆品产业正是需要从一个高利润行业回归到一个合理利润空间的行业中,基于这一点,本土日化企业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降价到底能给本土企业带来多大的杀伤力?从今年的市场来看,宝洁的行动并没有取得多么丰厚的战果。沐浴露市场,澳雪依旧雄踞一方;洗衣粉市场,“射雕”行动无果;而飘柔的降价,又似乎没能引起其它品牌的“共鸣”。固然,战役才刚刚打响,胜负难料。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有市场就有竞争,有竞争就必须有对手!当前本土洗涤化妆品企业已处在价格激流的浪尖上,把握方向显得尤为重要。在2003年降价的急流中,如果说有赢家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是消费者,降价使他们得到了更多地实惠。

12月,欧莱雅收购小护士给本来就很不平静的洗涤化妆品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冲击。长达四年的谈判早就使其倍受关注,结果似乎已在情理之中。一个是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一个是中国最成功的大众护肤品品牌,收购的意义全然大过事件本身。一方面,收购事件无疑具有正面意义,它说明中国化妆品品牌在国际上同样很优秀,这对其它本土品牌也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另一方面,透过这一事件,许多业内人士开始思考本土品牌的明天在哪里?难道本土品牌做大做好后,就是为了给跨国企业收购吗?中国何时才能出现一个跨国的化妆品集团?

外资企业加大力度进军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努力站稳国内市场,寻求与国际接轨!

2003年的洗涤化妆品市场没有一刻平静过,这许多的事件看似偶然,其实和整个社会市场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加入WTO后的近两年,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开放,也越来越务实。除了在政策资金上吸引企业投资外,整个市场环境氛围也变得日益公开透明。年初,广州国税局严查洗涤化妆品企业偷税漏税现象,就是为维护公平竞争环境的有力举措;4月,SFDA成立,将化妆品从卫生系统转到药监系统,安全卫生管理更为严格;6月,中国内地与香港签订CEPA协议,逐步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宏观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家们带来了更多的信心,促使他们大展手脚,为中国洗涤化妆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机遇。正是在2003这样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年份中,洗涤化妆品产业才涌现出了这么多振奋人心的事,这是大势所趋。在潮流面前,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跟得上时代脚步的企业才能有明天,今年是市场大浪淘沙的一年。

可以说,2003年的洗涤化妆品市场就像一股激流,它把整个行业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