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保健"大集"越办越火内蒙倾力搂"大金娃娃"

时间
2004-02-03

据中国食品报讯 大年初七,春节的热闹还没有降温,10多万人的中国呼和浩特医药保健品会议就再一次把呼市的年节气氛推向高潮;同时,春节期间本该是经济淡季,却让呼市经济淡季不淡,餐饮、交通、通讯等各相关产业的经营者狠赚了一把。

此次会议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办,呼和浩特市政府和内蒙古威联公司承办,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0余名企业代表携千余种医药、保健产品前来参展,其中不乏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如北京同仁堂、武汉健民、哈药集团、三九集团等。据介绍,该会总成交额达3~4亿元。

这次会议不同与以往的是海外一些保健品商家主动参展,有来自我国香港以及韩国、东南亚等地区的商家。

内蒙古人善于经营 医药保健会展办成名牌

最先创意并举办保健品会的是内蒙古威联公司经理高晓路。

在外地人眼里,内蒙古人最拿手的本领是喝酒,其实内蒙古人的经营天才更不逊色,我国保健品做起并做火的创始人是内蒙古人。在全国堪称保健品大亨的“三大巨头”驰誉公司、华泰公司、三株集团公司都是内蒙古人创办的,现在均发展到了拥有几亿元的资产。继这些知名公司之后,又崛起了一批“小兄弟”,在内蒙古发展起来的这个庞大的保健品行业体系,吸收了内蒙古20多万闲散劳力成为推销大军。这些在天南地北推销的大军,不管是挣了大钱的,还是白跑了腿钱袋子扁扁的,年年春节都要返乡过年。从保健品推销摸爬滚打出来的高晓路抓住这一从业规律,于1999年春节期间举办了“首届内蒙古医药保健品交易会”,给在全国各地散沙一盘从事医药保健品的推销员搭建了一个与厂家、商家对接的业务平台。高晓路发现交易会蕴藏巨大商机,于是索性专业经营内蒙古自治区每年两届的医药保健品会展。

三天展会半年吆喝 人气兴旺商家有备而来

今年的呼市保健“大集”仍保持着两大特点:一是展位火爆,人气旺。上届展会结束时,下届展会的展位就全部预定出去。就连走廊、过道都搭建着展位,真是寸土寸金。人多、人气旺得颇为壮观,展馆内的人摩肩接踵,如同沙丁鱼“罐头,其客流密度是其他展会望尘莫及的;二是参展商家有备而来,促销手段五花八门,成交收益颇丰。会场上的广告促销手段各显神通,进入大厅的人无一例外会被散发传单的人包围,广告宣传单顷刻间像雪片式地被强行塞入怀中,待走上一圈,每人手中捧得资料足有半尺高,几公斤重。

散发传单的广告员惟恐人们不注意自己,有的把大幅广告贴在背上,有的套在脖子上,还有的印在赠送的袋子上,分发给参会的人群……

会场上收集资料的人是最忙的,他们背着足可以装百十公斤重的资料袋穿梭在会场收集各家的广告资料。据了解,收集资料的不光是营销人员,各厂家的参展商也忙着收集其他厂家的资料,以了解医药、保健食品动态和搜寻其他厂家的商业秘密。

为了打赢几乎决定一年胜负的这一重大战役,参会商家有的年前就在呼市安营扎寨做会前准备,春节都在呼市过。

参会者忙,组织会议者更忙,俗语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3天的会议,让组织者整整忙了半年。此次会议承办者内蒙古威联公司经理高晓路向记者介绍,承办方首先严格执行准入制度,严审参会者的两证一照,(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合格证、营业执照),严禁“李鬼”混入,确保会展质量。另外,呼和浩特市政府很重视这个会议,各职能部门参与管理,安全保卫、消防、药监等方面的工作也使该会更加有序、规范。

今年与以往不同的还有为参会客户解决了回家难的问题,往年开完会后参会人员买不上车票,少则滞留二三天,多则滞留四五天。今年内蒙古威联公司提前把参展顾客的返程票预订好了。

外地想抱“大金娃娃”谁能抓住内蒙古的财神爷

连当初主办方都没有想到,呼市医药保健品“大集”能一炮打红,办成国家级水平的会议。如今保健品会议已成为拉动内蒙古会展经济的重头戏。

从1999年至今共举办了11届“全国医药保健品交流会”,不仅让主办者受益,而且带动了呼市的许多相关产业,如餐饮、住宿、出租、娱乐等。据高晓路介绍,保健品展会每届能给呼市带来1亿多元的间接经济收入。

呼市保健品会议己颇具影响力,成为给当地招财进宝的一个名牌会议。目前许多外省市有识之士看中了它的拉动作用,西安市政府以无偿提供展会场地吸引客商将医药保健大集办到西安去。对此,高晓路则坚持认为首先还是要把“大本营”的会办好,因为呼市20万人的保健品大军是办会成功的主要靠山。与此同时,内蒙古威联公司也开始尝试在外地办巡展,并计划2004年3月与合肥市政府合作,办一次保健品展会。

会展经济是内蒙古的又一经济亮点,这一资源很有潜力可挖。

另外,还有一大可挖掘的富矿是如何吸引住做保健品发了大财的内蒙古人。近年来,通过推销保健品有的确实挣了大钱,有了钱便有了当老板做产业的打算;还有,随着保健药品取消,改为保健食品,也有一大批人退出保健品推销行列,转向其他产业。那么,谁能把这批“财神爷”留住?

究竟做什么?搞什么项目是这些保健品营销大户目前比较困惑的事情,据了解,他们一方面希望把投资项目放在土生土长的内蒙古,另一方面希望政府在引资上提供一些当地的优势项目,以及优惠政策。据悉,目前不少先富起来的保健品营销商在对比投资环境后,转向了外地,“暖倍儿”保暖内衣的投资者就是典型的一例。他说,挣了钱后确实想在家乡做点事,但对比投资环境,感觉内蒙古确实不如青岛的政策宽松,于是把项目放在了青岛。还有许多投资搞药的,均在西安咸阳市投资,如今内蒙古保健品大款在咸阳药界又成了一支主力军,促成保健品生产成为咸阳市一大亮点产业。

近年来,也有些保健品营销款爷投资内蒙古,搞房地产开发、大型娱乐等。回流资金约有40亿元,但与投资外省区的相比还是不多。

业界认为,这批成长起来的精英既有社会经验,又有经济实力,如果能把这些人才留住,引导他们在内蒙古投资,对拉动内蒙古未来经济是一支不可估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