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民持粮等着涨价国有粮库闹起“粮荒”

时间
2004-02-13

据新华社讯 农民把大量玉米保存在家里不卖等着涨价,国有粮食系统的粮食收购创下历史新低,这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商品粮生产基地吉林省出现的新现象。

1月12日,记者来到吉林省东丰县二龙山乡采访。二龙山粮库负责人李绍杰介绍说,往年这时候粮库至少收购玉米3000吨以上,今年才收了不到1000吨,玉米市场价格一直往上涨,用每公斤0.9元的政府保护价收购不上来玉米。二龙山乡双庙村农民尹生家和车敏芝说,他们两家去年分别收获了1.5万公斤和2万公斤玉米,到目前一斤没卖,全部堆放在庭院的玉米仓子里面。全村33户农民,只有两三户卖了一部分。

东丰县是全国实行粮食直接补贴的几个试点县之一,尹生家和车敏芝两户农民在2002年分别得到直接补贴290元和490元。他们对政府实行直接补贴而又不搞强迫征购、也没有人封闭粮食市场感到非常高兴。过去,农民不卖粮过不了年、缴不上税。如今,这种状况因为农民收入的提高而有很大改善,为农民自主选择卖粮时机创造了条件,也成为现在农民不急于卖粮的一个前提条件。

在此之前,记者在吉林产粮大县(市)榆树、农安、公主岭等地采访时也了解到了同样的情况。由于秋粮收购保护价低于市场价,农民有粮不卖,国有粮食收储企业面临多年未遇的“粮荒”。根据吉林省粮食研究所研究员刘笑然、省农委农业处处长陈巳和吉林粮食集团袁维森副总经理等分析,截至1月15日,全省粮食收购量大约只完成了应收数量的1/3,比往年同期减少了1/3,以玉米为主的大部分商品粮存在农民家里没有出手。根据吉林有关部门的统计,截至2004年1月4日,全省累计入库新粮132.2万吨,同比减少487.1万吨。其中,保护价粮食入库84.5万吨,占任务量的8.4%,同比减少420.5万吨;入库玉米97.1万吨,占任务量的8.7%,同比减少467.3万吨。

政府、粮食部门对国家收粮减少或收储滞后可能产生的几个问题表示担心。第一,今年玉米水分比较大,市场一旦发生变化,到4月份气温升高时农民手里的玉米卖不出去,可能会出现坏粮。第二,由于粮食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粮食企业贷款难、收粮难,使国有粮食企业收储现状和能力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善,从而也为后期集中收粮、烘干等带来压力。第三,粮食储备减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安全。据介绍,去年吉林一些国家储备粮库轮库,卖出数亿公斤国储粮。但是,由于粮价上涨幅度大,今年无法立即补库,否则就会出现大量亏损。尽管用开放的粮食安全观念看,粮食储备太多也是一种负担,但国家储备是不可削弱的。第四,粮食收购减少或滞后,给国有粮食储备、流通和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更大难度,亏损可能继续增加。第五,许多农民对预期价格的判断,也同样心里没底,因为玉米与大豆不同,玉米产量大,而且没有期货市场的预期价格,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的程度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