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定点两重天医保定点药店北京外埠境遇不同

时间
2004-03-09

据中国医药报讯2月15日晚,家住山东潍坊奎文区的杨先生偶感不适,此时附近医院医务人员均已下班,他自觉问题不是很大,便拿着自己的医保卡来到附近的医保定点药店——民康医药超市,在药师的指导下拿了点感冒药,并在POS机上一刷卡结了账就回家了。

据潍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副主任周锴介绍,目前该市参保人员已超过50万人,医保定点药店有三四十家,像杨先生这样拿着卡到定点药店购药的人相当多。一些可以自我药疗的小毛病,就这样自己解决了,比去医院方便多了。

然而在北京却不是这样。据了解,目前全市首批的64家医保定点药店,近5年来一直有名无实,处于“冬眠”状态。

多种因素导致北京定点药店“冬眠”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造成北京医保定点药店有名无实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医院处方难以外流。而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中关于外配处方必须由医院加盖外购章的规定,更是直接限制了定点药店分享医保“蛋糕”的权利。目前,药品仍是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使得多数医院不愿为参保人员加盖外购章;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在医疗市场已经形成了“病人从属于医生”的医患心理,为了能够得到医生最尽力的服务,病人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这直接导致了医保处方长期深居医院“深闺”而不出。据记者了解,北京的医保定点药店收方情况非常糟糕,有些药店一年收到的医保处方只有三、五个。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医保处处长熊先军博士解释说,要求医保处方盖章是为了保证处方的真实性,明确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和消费者各方的责任和权利。

事实上,医保定点药店难以拿到处方并不是北京特有的现象,这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这恐怕不足以成为北京医保定点药店“冬眠”的唯一理由。据记者了解,上海、广州甚至包括许多中小城市的医保定点零售药店之所以能在庞大的医保“蛋糕”中分得一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城市参保人员个人账户资金是“专款专用”,并且每人持有一张与POS系统相匹配的医保卡。

据了解,目前我国实行“统账结合”的医保模式,各地对个人账户资金的使用方式有不同的规定,大多数省市要求“专款专用”,其医保卡只能用于就医购药,不能像其他信用卡一样可以随意支取,参保者和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不得违规滥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参保人员本着方便的原则选择了定点药店。

而北京却不同,参保人员手中只有一本注有“医保”字样的活期存折和一份北京市医疗保险手册,并没有“医保卡”,所以定点药店配备的刷卡系统形同虚设。而据一些定点药店反映,店内的POS读卡机一直未能联网,已沉睡了几年。

另外,医保定点药店启而不动还有消费者和定点药店自身的因素。一些企业尤其是效益较好的企业,一般都会为职工提供补充医疗保险,这些商业的医疗保险大都具有福利性质,报销比例较高,又没有起付标准限制,因而这部分职工在一定程度上会首先考虑选择商业保险能够报销的就医购药形式,而药店购药却不在其报销范围之内。同时,目前在北京,药店与医院的药品价格差距并不大,药店在竞争上并不占优势,参保人员往往没有“跑医院开方到药店拿药”的动力。而定点药店数量上的稀少和药店内医保用药品种的不足也使消费者颇感不便。

措施得力激活外埠医保定点药店

业内有关人士指出,医保定点药店虽然普遍遭受“处方难到手”的尴尬,但很多省市由于行政措施得力,医保定点药店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

在上海,医保定点药店至2003年底已扩至第五批,令人关注的是开心人、日夜等平价药店被列入其中。其第五批扩容遵循三条原则:一是网点分布注重拾遗补缺,方便市民买药,二是政策倾向平价药店,三是继续支持连锁企业。

在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数次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对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进行明查暗访,对违规定点医院和药店或扣分或取消其定点资格,进行严格监管,从而促进了定点药店的规范运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定点药店持续健康地发展。

广州市把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列为重点工程,拟投资进行升级、完善。据广州市医保中心一位负责人称,该市正着手将定点药店纳入医疗保险系统,实现与市医保中心联网,进行实时监控。

由于参保人员到定点药店购药大多以刷卡方式结算,因而个人账户的合理使用成为许多省市医保管理机构监管的主要内容。潍坊市规定参保人员用医保卡在药店只能购买用于基本治疗的药品,药店不得将保健品等更换名称售给参保人员。而广州市更是严格,定点药店以刷卡结算方式售给参保人员的必须是医保用药目录内的药品,否则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但北京市相关部门对医保个人账户的管理却相当宽松,在一本注有“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特别推荐”的《医保一点通》中提到,“个人账户里的存款和利息完全归个人所有,由参保人员自己管理,可以按个人计划随时到银行提取费用并使用。”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不能保证参保人员“专款专用”,另一方面也无形中造成了定点药店在医保市场份额的流失。

截至2003年底,北京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已发展至1144家,参保人员达436万人。但首批64家定点药店与1144家定点医疗机构相比,至少在数量上是严重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也造成了定点药店和医疗机构竞争上的不公平。

将“医保定点”进行到底

虽然京城医保定点药店一直启而不动,相当多的药店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渴盼。

2003年12月24日,京城64家医保定点药店之一——一元堂国展店率先变身为平价药店,一块“医保+平价”的大牌子竖在了店门前。其用意自然是想以平价的定位、医保的招牌来吸引消费者,同时在价格上加强与医院药房的竞争,以争取更多的医保处方。该店经理马萍认为,“平价”有利于加深百姓对“医保定点药店”的了解,从而推动这项工作启动。但两个多月过去了,结果又如何呢?或许因为“寡不敌众”,变身平价后该店的销售的确有较大起色,但在医保这一块并没有体现出来。

作为北京市首家平价药店,德威治大药房也很注重“定点”身份,其总经理张玉宽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医保定点”能提高消费者对药店的信任,这一资格是无形声誉,对平价药店来说显得尤为宝贵。近年来,德威治一直关注着有关医保政策的动向,也时刻准备着进行申报工作。其质量部部长张桂英介绍,德威治相关准备工作早已就绪,她本人一直努力从各种渠道了解有关部门对定点药店审批的动向,以便能够及时申报定点药店资格。

据了解,2004年北京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将把着眼点放在切实减轻参保人员的负担和方便参保人员这两个方面。北京市劳动保障部门对于定点药店的信息系统的建设等问题已着手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