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国际中医药肿瘤大会召开

时间
2006-11-13

2006国际中医药肿瘤大会昨天在北京隆重召开,卫生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孙隆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中纪委驻卫生部纪检组原组长、中国保健协会会长张凤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等领导出席。本次大会主席、中科院院士、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教授为大会发来贺信表示祝贺。来自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及国内从事肿瘤防治研究工作的专家、代表共300多人参加了大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周宜强代表本次大会组委会致辞,对前来参加本次大会的领导和国内外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全世界每年被癌症夺走生命的约670万人,有上千万人初次面对癌症的威胁,在中国就分别有160万人和220万人,癌症已占居城镇居民和65岁以下人群中死亡原因的首位。当前对恶性肿瘤治疗的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和“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临床治疗的三大原则。肿瘤的现代研究已从细胞学向肿瘤分子生物学方向发展,中医药的抗肿瘤临床研究也从个案总结报道向大样本、规范化方向发展,中医药已成为当今肿瘤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中西医结合、传统疗法与现代治疗方法相结合、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正在形成中国防治肿瘤新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抗肿瘤研究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加强中西医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当前广大肿瘤防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吴孟超院士在贺信中指出,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伟大宝库,近几年来,中西医结合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西医较注重肿瘤的局部治疗,而中医则更强调肿瘤治疗的整体性,应该认识到肿瘤的发生是有其潜在的全身背景的,因此在针对肿瘤局部治疗的同时,需要兼顾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综合治疗。根据西医、中医治疗上的特点,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可更好地提高肿瘤治疗的整体效果。他认为肿瘤治疗就必须要中西医结合,不能偏废。他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进一步推动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的交流,加快肿瘤中西医之间技术合作,优势互补,为世界早日攻克癌症做出贡献。

于文明副局长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多年来辛勤工作在肿瘤防治战线并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感谢。他说,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历史悠久,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大家的努力,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他希望广大从事肿瘤防治研究工作的同志们,要再接再厉,进一步明确“十一五”期间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科研工作思路,要“立足自我,继承创新,服务需求,致力贡献”,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创新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创新与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辨证关系,紧紧围绕服务于临床、服务于需求,以提高疗效为目的,努力提高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度,为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看病难和看病贵,为构建我国的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会上,为了加强肿瘤的中医药临床诊疗规范化研究,宣布成立了“中国中医肿瘤诊疗专家委员会”;为了加强日中肿瘤临床科研合作,日中健康科学会决定在中华中医药学会附属北京普祥中医肿瘤医院设立“中日肿瘤临床研究交流基地”,并聘请周宜强教授为首席专家;为了加强与香港长江集团的合作,决定将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实验中心设在长江集团所属的北京德瑞堂生物健康制品有限公司内。香港长江集团首席科学家、长江生命科技研究所所长张令玉,日中健康科学会会长泽宏纪、理事长戴昭宇,日本中医健康促进会会长佐滕珂津,加拿大太极中医院院长卓同年,美国肿瘤整合疗法中心主任王守东,美国中西整合肿瘤学会会长杨伟林等出席了大会。(中国中医药报:记者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