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靖在四川省中医药发展大会上强调:增强做好中医药工作的使命感

时间
2006-11-13

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日前在四川省中医药发展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就发展中医药事业提出五点意见:

第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做好中医药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一是中医药发展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扶持、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方针政策,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对中医药工作作出过许多重要指示和论述,强调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不断继承和发扬,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国家成立了专门的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不久前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再一次明确提出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二是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为中医药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三是中医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有着较广泛的社会基础。四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五是面对日益增长的医药费用负担,日趋突出的医源性、药源性疾病和许多难以解决的医学问题,中医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面对取得的成绩和良好机遇,我们绝不能盲目乐观,我们一定要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努力进取,开拓创新。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医药的服务领域需进一步拓展,医疗服务功能需进一步加强,特色和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某些中医药服务出现西医化倾向,中医药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不足,特别是治疗技术推广缺乏有效手段。当前面临的挑战,也是严峻的。一是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疾病预防、诊断和救治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一些原有的优势领域受到严峻挑战。二是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多元文化交织碰撞日益显现,加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坎坷之路,使中医药学得到社会的普遍理解与认同不够。三是天然药物日益受到重视,很多国家投入重金加大对中医药的研究开发力度,申请专利,占领市场,对我国中医药发展构成挑战。四是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中医药如何适应新形势,既要发挥质优价廉的优势,又要保证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也是新的挑战。面对问题和挑战,我们既不能掉以轻心,又不能悲观失望,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正视困难,迎接挑战,团结一致,奋发图强,要努力做到自信、自警、自励,一心一意练内功,聚精会神谋发展,让中华民族创造的这一伟大文明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下大气力,采取措施,切实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

中医药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这是她历经千年而不衰,至今仍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党和政府制定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的基点,也首先在于中医药学术的科学价值及其在防治人类疾病方面的独特而卓著的疗效。在当今中西医将长期并存的格局下,中医药能否更好地担负起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重任,关键也是能否进一步提高其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在这个方面,我们当前必须把保持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抓,这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生命和灵魂,也是我们能否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关键。去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作了研究和论证,总结概括为:中医药学不仅具有医学和自然科学属性,而且具有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属性,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底蕴和思维。这是中医药学的总体特色。在临床实践中体现的是个性化的辨证论治、调治求衡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干预手段、天然化的用药取向的特色。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当然,这个总结概括是否准确全面,大家还可以继续探讨研究,但是,中医药发展必须要保持特色、发挥优势,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我们必须从这样的要求出发,来思考、来谋划、来开展我们的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中药研发以及中医药管理等各项工作。在医德医风建设上,要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医药行业传统职业道德和优良作风,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做良医,行仁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价廉方便的中医药服务。

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从根本上来说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我们要在认真学习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学术本质和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开阔思路,勇于探索,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治疗疾病的新技术、新方法,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要加强对中医药现代化战略研究,制订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标准化带动现代化。我们在“十一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提出,选择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如艾滋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非典、禽流感等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力争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不容易,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更不容易,必须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要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深厚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大师级学者,加快培育新一代中医药骨干人才和学术带头人。要高度重视发挥名老中医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新型的中医师师承制度。通过中医专科专病研修、进修等多种方法途径,培养新一代的名医群体,使医德高、诊疗水平高、群众认可度高的著名中医能够脱颖而出。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体系,深化改革,整合资源,提高各级人才的中医药理论功底和实践技能。从实际出发,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人才的评价体系和职称评定体系。

第三、加强团结,共创和谐,努力促进中医药学术的创新与繁荣。

当前,中医药继承创新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在探索过程中,业内外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我认为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当然,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必须也只能通过不断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来解决。在业内,由于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工作经历,有的侧重在继承传统的方面多做一些,有的侧重在创新方面多做一些,有的从其他学科角度研究中医药,这是必要的分工,其根本的、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发展中医药。大家要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我们必须始终高举团结的旗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尊重老、中、青三代中医药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老、中、青三代中医药人员也要互相尊重、互相爱护,积极投身于继承发展中医药的伟大实践。中医药工作者之间是这样,中医同西医之间也是这样,正象最近有的同志所讲,作为医学而言,互补的特性本应让中医和西医成为联手的“朋友”,更好地防病治病救人,而不是谁击败谁、谁取代谁的“敌人”。我很同意这个看法,实际上这也是我们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并且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成功实践。

还要指出的是,中医药学术创新是中医药继承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医药学术繁荣是一个时代、一个时期中医药继承发展的重要标志。我们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避免对中医药学术问题的行政干预,对不同学术见解不打棍子、不扣帽子,各学派、流派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承认多样,包容差异,大力发扬学术民主,创造相互平等、畅所欲言、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和开放包容的团队精神,着力营造追求真理、鼓励探索的良好人文环境。这对中医药学术的创新和繁荣非常重要。

第四、加强宣传,引导舆论,正确认识中医药的科学特征和文化特征。

加强对中医药的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也是我们当前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向广大社会公众正确地宣传党和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宣传我国中医药事业所取得的成绩和在我国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中医药越来越广泛地在世界各地的传播。要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科学普及工作,深入浅出地向群众介绍中医药的理论、技术、特色与优势,宣传名医、名科、名院、名药、名店、名厂,提高全社会对中医药的认识,让中医药深入人心,让民众在选择使用中医药时能够安心、放心。

{x}

第五、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推动中医药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离不开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我们高兴地看到,四川在这方面有优良的传统,近年来也有许多新的经验。希望四川在今后的实践中能够在这些方面不断创造和及时总结新经验。要切实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加强统筹协调、宏观调控和规划制定;要结合各地实际,积极研究制定促进中医药发展的鼓励政策,给中医药事业发展以政策上的扶持。要进一步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做到市(州)、县(市区)中医药工作有机构管、有专人抓。要切实加大对中医医疗服务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保证人民群众就医安全。(摘自中国中医药报:作者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