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伟大的医学思想——“治未病”

时间
2007-04-09

吴仪副总理在今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我特别提请大家思考和研究一个问题。中医学中有一个理念:“上工治未病”,我理解就是重视预防和保健的医学,也就是防患于未然。我们现在讲如何治病,如果预防工作做得好,身体强壮,抵抗力增强了,不生病或少生病不是更好吗?我以为,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医学的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作出调整,“上工治未病”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凸显出来。我建议把“治未病”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可以先选几个中医院进行试点探索。

吴仪副总理的这段讲话,以战略的眼光,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高度,对医学的目的和医生的职责作了深刻的阐释,其立意高远,寓意深广。不仅明确了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根本任务,也为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进一步确立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指导地位,不但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治未病”是我国中医学伟大思想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较早提出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后经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的主要精髓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上工治未病”,既是一名优秀医生思想境界的最高追求,也是对做好一名医生的目标要求;(2)“预防为先”,医学的初衷和目的就是让人们最好不生病或少生病;(3)“未病先防”,在疾病未形成之前即采取各种积极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4)“见微知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把疾病消灭在起始和萌芽状态;(5)“已病防变”,善于把握疾病的传变规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及时防止或阻止疾病的蔓延、恶化和传变;(6)“未病先治”,在疾病尚未发作的稳定期或间歇期即提前采取巩固性治疗或预防性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中医学的这一伟大思想,在今天看来也极具先进性,富有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品格。几千年来,一直成为指导中医医疗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目前,疾病负担已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以预防为主的医疗策略及服务模式已是众望所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已将“人口与健康”作为11个重点领域之一,明确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中医学中蕴含着丰富的预防医学思想,积累总结了大量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及手段,具有明显的优势特长和市场需求,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吴仪副总理的讲话,为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大力开展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研究,深刻理解和不断丰富发展其理论精髓及科学内涵,全面挖掘、系统总结长期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和历代医家积累的丰富的“治未病”经验,在我国广大农村、社区和医院广泛加以推广应用,进一步拓展中医药的服务领域,并积极参与到我国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去,这不但会极大地惠及我国广大民众的健康,缓解当前我国卫生资源不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同时对于建立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解决13亿中国人民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问题,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更大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原载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