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聚焦中医药高等教育

时间
2007-03-27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日前就目前中医药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采访了参加两会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龙致贤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连建伟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中心研究员哈孝贤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旭东委员。

中医药后继乏人吗?

由于目前中医药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院校毕业的学生整体水平下滑,因此有人提出了“传统中医药后继乏人”的说法。龙致贤说,中医药缺乏的是真正的高层次临床专家、教育专家、科研专家。现在的中医药院校学生少则七八千,多则上万,而且学科设置和教学模式也有多种,从数量来说,中医药不缺继承人,但缺少的是有一定中医造诣的人才。

哈孝贤认为,目前的中医教育照搬西方模式,缺乏中医特色,违背中医的成才规律。王新陆说,我们在传统文化的培养上有缺失,学生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历史、传统文化没有较深刻的理解,很难理解中医理论基础,学校也就难以培养出一批能继承中医衣钵的高水平人才。

连建伟针对教师队伍问题谈了他的看法:高水平的中医教师本就不多,而由于60岁退休的政策限制,不少拥有丰富经验的老中医教师不能讲课。而年轻教师中医思想、经验尚有欠缺,难以承担引导学生学习中医精髓的任务。

王旭东则认为,后继乏人跟目前的一些制度也有关,民间师承教育培养出来的医生国家不承认学历,而在高校学习的学生又受考试制度等影响,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不牢,再加上行业准入制度等因素影响导致了中医缺乏优秀人才。

教育要符合中医特点,改变“不中不西”培养模式

委员们普遍认为,目前的中医药教育模式不符合中医自身规律和特点。

龙致贤认为,中医药院校存在现代医学教育内容的比例过大、盲目扩招、本科评估负面影响大、考研找工作影响学生实习等问题。

王新陆建议,学生从进校起就进入临床,在实践中教学生中医基本技能,提高动手能力。连建伟说,在课时设置上要增大中医比例,不应少于70%。

王旭东认为,应该让学生在把握中医灵魂的基础上,再适当学习一些西医知识。必须让学生能从整个知识体系上看到中医学的内涵。

哈孝贤建议,中医院校应按文科招生,提高学生古汉语水平;加大中医课时,加强中医经典学习;重视人文教育,强调医德培养;对于研究生和继续教育应突出中医特色。

国家应出台政策引导大学生去基层工作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中医药院校也不例外。委员们认为,应该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工作。

委员们建议,毕业生转变观念,端正心态,放低要求,去县、乡级医疗机构工作,为基层百姓服务。而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使学生下到基层后生活能得到保障。龙致贤建议国家制定医学院校毕业生支援农村的相关政策,大学生毕业后必须去基层工作3年。这期间户口和档案仍留在学校,工资由国家发放,待遇跟城市差别不大,等在基层工作期满后再进行工作分配。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临床实习中专心实习,提高操作技能,而且学生在基层能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同时基层的缺医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缓解,另外学校可以通过这3年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利于人才的选拔。

委员们还建议可以对专业设置进行结构调整,扩大就业方向,不局限于医院,可以往其他相关行业发展,甚至可以自主创业。通过这些途径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高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