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食品药品监管局:构建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网

时间
2006-12-29

为信誉好的零售药店授“合理用药”示范点牌匾。

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乐琴走进社区回答群众关注的药品质量问题。宁夏区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银川)应急演练现场。2006年,宁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宁夏的奋斗目标,以法律为经线,以机制建设为纬线,初步构成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网。

通过立法和机制建设使宁夏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走在了全国前列

生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涉及面广,相关环节和管理部门多,但由于没有生鲜食品安全监管的专门性法律法规,使得食品监管部门在对这类食品的生产经营不良行为进行查处时,常常因无法可依而陷入尴尬的境地,致使生鲜食品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和隐患。为了进一步加强生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银川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起草的《银川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经自治区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于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在生鲜食品管理中的职责,并依据有关法规设定了个别监管环节的罚则,成为全国首部生鲜食品监管地方法规。

为了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和及时控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提高政府保障食品安全和处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起草并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于9月21日向全区下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9月22日,在宁夏体育场成功举办了宁夏Ⅲ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银川)应急演练,成为全国第三个开展应急演练的省份。

通过建立食品质量风险监督管理机制、监管区风险食品名录,对责任区食品经营户进行风险分类。对同一经营户同时经营不同风险度的食品,重点要检查高风险度食品。对于低风险度食品,实现关口前移,通过督促经营者来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等自律制度。把食品风险度监管和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管理、落实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相结合。结合机制建设,有效整合了执法资源。石嘴山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大队。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牵头,各成员单位抽调1--2名在一线执法的业务骨干,每周集中联合执法1--2天,负责对全市范围内的群体食品安全事件、突发事件、紧急事件以及跨管辖区域的、涉及多个监管部门管理、需要联合执法的复杂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违章案件的调查处理,积极排查群众反映大、安全隐患多的环节和区域,有效配合各部门的查处工作。西吉县局在原食品安全监察联合执法队的基础上建立了“三员一体”工作机制,制定了《“三员一体”工作制度》,各部门工作人员同时兼任食品安全信息联络员、联合执法队员、宣传队员三项职责,有效整合了监管资源。

中卫市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绩效考核,成立了乡(镇)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食品安全领导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三绿工程”,制定农村食品安全流通网络发展规划,确保流通网络建设工作稳步开展,初步建成覆盖全市的乡(镇)食品安全流通网络体系。吴忠市按照“建立一项制度、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思路和“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部署、相关部门指导、乡镇具体管理”的原则,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签到乡(镇)一级。同时,将家庭宴席制作人员纳入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与宴席制作人员签订“食品卫生安全协议”,完善了农村食源性疾病防控机制。出台了《吴忠市规范农村家庭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抓好乡村厨师登记培训环节、食品采购、加工和餐具清洁、消毒环节的管理,使农村宴席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加强。固原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对农村宴席实行申报制度,有效遏制了农村大规模聚餐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按照“启动阶段建网络,推进阶段求质量和达标阶段上水平”的整体安排,对聘请的信息员实行“1241”(即:网络成员每年参加检查一次,参加例会两次,上报信息四次,一年一聘)的动态管理方式,积极构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线(乡有领导小组、村有工作小组、队有管理人员)、卫生线(乡有防疫人员、村有医疗站医生、队有卫生保健员)和信息线(乡、村、队三级信息报送员)的食品药品安全“三线三级”网络。通过推行“一网两用”和“三个首次”(首次将食品药品监管两网合一,实现一网两用;首次对监管网络成员实行任务考核;首次给网络成员每年发放工作补贴)的模式和宣传培训、考核奖励、邀请网络成员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执法活动、建立《例会制度》、《定点联系制度》、《信息收集反馈制度》、《考核奖惩制度》配套管理制度等手段,保证监管网络的有效运行。目前,全区共聘请食品药品信息员1800名。

以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为契机,推动药械监管向纵深发展

为减少不科学用药造成的药害事件的发生,降低不合理用药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健康风险,银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教学一线、三甲医院、药品经营企业聘请5名药学专家,组成合理用药指导小组,首批选定了5家药店、2家医疗机构作为此项工作的示范点,并举行挂牌启动仪式。两次组织专家对7家示范点开展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巡回检查指导。截至11月底,各示范点拒绝不合理处方200多张,纠正群众不合理用药400余次,合理用药服务收效明显。

针对传统执法文书制作速度慢、重复书写多、不易规范等特点,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主研发了药监行政执法文书电子模板。该模板制作文书速度快、格式规范,输入信息交互共享,为案件信息实现数据化管理、提高执法效能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为了提高人民群众安全用药水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公布了6批非处方药品目录,并多次将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部分非处方药品重新上升为处方药。没有完整的非处方药品目录,使药品经营企业无从入手,给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经多方收集、整理,按笔划顺序编印了《非处方药品快速查询手册》,收集了包括化学药品与中成药在内的4063种非处方药品,既给药品经营企业提供了方便又使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得以全面铺开。

结合自治区政府药品“三统一”工作,积极推进“规范化药房”创建活动。编印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手册》,《手册》汇集了二级、一级、卫生院(所)和个体诊所四个验收标准及保证药械质量的职责、制度、程序和记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帮助医疗机构按照统一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统一药品质量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统一建立供货方资质与供药品种档案、统一药械贮存设施设备、统一设计拆零药袋和拆零登记、统一医疗机构药房各项记录、统一实行药械分类管理、统一处方规范管理的“八统一”的方法,加快创建速度,提高创建质量。

为降低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效率,实现药品快速稽查,对医疗机构用药情况实行备案制。制度规定医疗机构按照药监部门统一制定的表格,如实将其购用药品品种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据此全面掌握医疗机构用药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在日常执法过程中,对多次违法或新开办的药品经营企业的违法行为,在做出行政处罚后,执法人员将企业违法行为和改正的参考途径,以行政指导建议书的形式下发给企业,使其认清违法性质,掌握改正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执法约谈制、执法建议制、案件回访制、执法回避制、信息反馈制等体现人性化执法与服务的管理机制,提高监管效能,为提升食品药品监管形象进行了积极探索。

食品药品监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药品检验在技术执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药检能力的提高和技术推广就成为工作的重点。今年,我区药检部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参与科研攻关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为执法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重点地道中药材开发技术研究”课题作为宁夏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研究成果在今年召开的全区科技大会上,获得全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全区药学专业获得的最高奖项。承担《中国药典》品种枸杞子、清火栀麦片与参素丸的标准起草、修订工作。对枸杞子新增了枸杞多糖与甜菜碱两项含量测定项目,填补了历版药典枸杞子无含量控制方法的空白;清火栀麦片建立了同时采用两个波长测定穿心莲内酯与脱水穿心莲内酯两个成份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使得清火栀麦片由部颁标准上升到药典标准;参素丸也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的含量,教员标准有大幅度的提高。承担的宁夏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宁夏栽培甘草化学成分、质量分析及综合利用的研究”课题于2006年8月26日通过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

针对市场上出现的在中成药中添加化学药成分的“新型”假药,药品检验所组建了快速检验研究小组,摸索出一条“新型”假药快检法。在今年开展的降糖类中成药添加化学成分快检方法研究中,通过查阅资料、方法探讨、购买样品、实验摸索,解决了取样量、提取溶液、展开剂等关键问题,建立了针对降糖类中成药中擅自添加化学成分的快速筛选方法,能够初步检测出擅自添加的6种化学成分,为有效打击不法行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